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件,是东汉末年过渡到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因为关羽的疏忽大意,没有对东吴严加防范,把防备东吴的兵力全部调到了北方的襄樊战场,给了孙权偷袭荆州的机会和可能,于是孙权下令吕蒙、陆逊等人白衣渡江,吕蒙拿下了公安、江陵二城,陆逊则直接打到了与蜀汉交界的三峡地区,堵住了关羽的退路。
一、关羽失荆州的第一个责任人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第一个责任人显然是关羽本人,他犯了3个错误:
1、擅自扩大襄樊之战的规模。
关羽北伐襄樊无疑是刘备的命令,虽然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关羽只有守的权力,而没有攻的权力,在古代任何不经皇帝(或主公)命令的军事行为等同于谋反,关羽再怎么狂傲也是懂道理的人,刘备让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是策应刘备的汉中之战。
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的前哨战很早就开始了,应该在年关羽就开始沿着汉水向北推进了,到年关羽打到襄樊时,汉中之战其实已经结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关羽有权决定战争结束或者是继续进行,关羽的选择是扩大战争,因为刘备在汉中之战打赢了,这极大地鼓舞了关羽,同时也激发了关羽立功的心态。
所以关羽扩大了襄樊之战的规模,由原来的策应战扩大为北伐战,原来只是想缓解刘备汉中之战的压力,现在变成了想夺取襄樊这个战略要地的目的,这就是关羽的错了,因为益州这边已经连续进行了2年多的汉中之战了,益州的战争资源已经耗尽,关羽在这个时候出战,益州已经没有能力支援他了,这是关羽犯的第一个错误。
关羽襄樊之战及败走麦城2、对东吴疏于防范。
东吴为了偷袭荆州,让吕蒙装病,让陆逊示弱,都是为了麻痹关羽,让关羽放松警惕与防守,在吕蒙、陆逊的忽悠下,再加上关羽在襄樊前线确实缺少兵力,所以关羽把用来防备东吴的军队调到了襄樊战场。
这样一来,东吴就抓住了机会,偷袭了荆州,夺取了蜀汉仅有的荆州三郡,而在前线的关羽,也因为曹操把孙权准备偷袭荆州的计划和盘托出告诉了关羽,导致关羽及其手下将士毫无斗志,被徐晃击败,然后在回军荆州的路上,荆州军士卒不断逃亡投靠了吕蒙,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俘虏后斩杀。
关羽是第一责任人,他的责任至少要占到40%,即是主责,但关羽已经被杀,死者为大,刘备也不可能追究关羽的责任了。
关羽在临沮被杀二、关羽失荆州的第二个责任人
关羽失荆州的第二个责任人是:傅士仁和糜芳。他俩算一个责任人。这两人在吕蒙偷袭荆州时,直接投降了吕蒙,傅士仁和糜芳投降东吴主要有三个原因:
1、关羽欺压。
傅士仁和糜芳既镇守后方,又负责为前线作战的关羽将士提供军需物资,关羽为人高傲,对待士卒非常好,但对待士大夫非常不好,傅士仁和糜芳因为没有完成关羽分配的任务,关羽威胁回来要收复两人,所以两人怨恨关羽,干脆就投降了。
关羽的作法没有问题,完不成任务当然要处理,只是处理方式欠妥,没有必要当面警告,可以留着回来再作处理,关羽的当面警告之下,直接让傅士仁和糜芳产生了背叛之心。
糜芳2、荆州无兵可用。
当时绝大多数荆州兵都被关羽调到襄樊前线打仗去了,后方空虚,而且江陵城还关押着于禁和三万降军,荆州真正能抵抗吕蒙的士兵已经严重不足了,荆州已经无兵可用了,糜芳和傅士仁不敢死,只能投降了。
3、傅士仁和糜芳贪生怕死。
傅士仁投降还能理解,毕竟地位不高,但糜芳可是刘备的小舅子,他哥哥糜竺可是刘备背后最大的财主,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关系,糜芳都投降了,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别说关羽想不到,就连刘备也不会想到他的小舅子会投靠别人吧。
傅士仁和糜芳的投降归根结底还是贪生怕死,他俩甚至连守城的积极性也没有,吕蒙兵临城下,没花什么工夫就投降了。他俩一投降,直接导致关羽的败亡,如果两人能够坚守城池,誓死不降,吕蒙没这么容易拿下城池,尤其是江陵城,是一座坚城,只要糜芳坚守,等到关羽到达,荆州还没这容易丢失。
糜芳与傅士仁投降就算等不到关羽到达,关羽手下的士卒也不会轻易抛弃关羽而投靠吕蒙,都会被最终的结局产生影响,说不准关羽就不会死,荆州也没有这么容易失去。所以糜芳和傅士仁要担当次责,他俩的责任至少占到30%,但由于糜芳和傅士仁已经投降了东吴了,刘备就算想清算责任,也没法抓到这俩人,除非刘备在夷陵之战取胜,才有可能处理这两人。
三、关羽失荆州的第三个责任人
第三个责任人就是刘封和孟达,他俩算一个责任人。关羽在攻打襄樊的时候,曾经要求刘封提供援兵,但是刘封以上庸三郡刚刚平定,不适宜发兵为由拒绝了关羽的要求,后来在关羽败走麦城、亡命临沮的时候,刘封什么也没有做,要知道当时的刘封可是离关羽最近的蜀汉军事力量。
从刘封所在的上庸(湖北省竹山县)到关羽被俘虏的地方临沮(湖北省远安县)有公里,从上庸到麦城(湖北省当阳市)有公里。但是从益州边界的永安(重庆奉节)到麦城有公里,从永安到临沮有公里,当陆逊率军封锁蜀汉边界时,能救援关羽的只有刘封和孟达。
刘封被杀但是刘封和孟达没有救援关羽,关羽被杀后,孟达就直接投降了曹魏,而刘封不愿意投降,后来刘封被孟达、徐晃、夏侯尚打败,逃回了成都,结果诸葛亮劝说刘备赐死了刘封。
关羽之死,刘封、孟达确实有责任,但只是次要责任,他俩的责任加在一起,也只有20%的责任,由于孟达投降了,刘备无法处理孟达,刘封没有投降,所以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赐死了刘封,但是,刘封被赐死,并非是因为关羽的事,还有其他原因,主要是刘封为人骄横,诸葛亮担心刘备去世后,刘封会无法无天,影响蜀汉政权的稳定,所以建议刘备赐死了刘封。
四、关羽失荆州的第四个责任人
关羽失荆州的第四个责任是刘备和诸葛亮,他俩合起来要占到10%的责任。为什么是刘备和诸葛亮?因为整个襄樊之战期间,刘备没有对关羽进行任何支援,虽然关羽起初传来的都是捷报,但刘备作为领导应该要审时度势,提醒关羽要防备孙权,并且给予关羽适当的支援,但是刘备并没有。
刘备与诸葛亮诸葛亮之所以有责任是因为他是蜀汉战略的总设计师,诸葛亮的战略是联合孙权共同抵御曹魏的,但现在孙权居然偷袭盟友,这说明诸葛亮的战略是有漏洞的,诸葛亮应该提醒刘备要注意孙权有偷袭荆州的可能,史书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所以诸葛亮和刘备共同承担最后的10%的责任。
五、关羽失荆州的第五个责任人
《三国志马超传》: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马超传中有这么一句话,说马超投降刘备的时候,刘备派人迎接马超,于是成都城中感觉到震动,刘璋于是投降,刘备封马超为平西将军,都督临沮,注意了,马超都督临沮,这里的临沮与关羽被俘虏的地方是一样的名字,所以有人说马超当时在临沮没有救援关羽,他也有责任。
马超其实这么说是不对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1、关羽在临沮被俘虏杀害的时候,马超不在临沮。
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都督临沮的时候是公元年,刘备年自称汉中王时,封马超为左将军,刘备年称帝时,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马超都督临沮的时候是在年,关羽在临沮被俘虏杀害的时候是年初,这中间差了4~5年的时间。
况且马超又不是一直在临沮,年~年初马超还参与了刘备的汉中之战,当时是在汉中的,刘备称帝后,马超应该是在成都,他并不在临沮,所以无需为关羽之死负任何责任。
2、马超没有实权,刘备没有重用马超。
马超的身份特殊,曾经是一方之主,尽管他在蜀汉的地位很高,但是是没有实权的,刘备也不会让马超镇守一方的,最多也就是借用马超的名声,因为马超在羌人和氐人之中很有威望,刘备不会给马超独自在外率军的机会,也不会给马超独立的兵权。
关羽之死马超没有责任3、马超的官职不允许他镇守临沮。
马超投靠刘备的时候,被封为平西将军,平西将军一般是镇守西边的,或者是向西边用兵的,临沮在荆州,在益州的东边,古人的将军名号是很有讲究,平西将军就是一定是镇守西边,而不是东边,否则刘备就要封他为平东将军。
另外在年~年期间,马超的官职是左将军了,关羽当时是前将军,负责整个荆州军政大权,刘备在荆州的地盘总共也就是三个郡,刘备不可能让关羽和马超同时镇守的,而且还离得这么近,这不等于让马超和关羽闹矛盾了吗?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个人推测马超应该不都督临沮,而是都督沮县,这里很有可能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弄错了,马超一个平西将军,不可能会镇守到东边,并且还属于荆州的临沮(今湖北省远安县)去的,应该是镇守武都郡之下的沮县(今陕西勉县茶店镇)才更合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