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

两块钱能乘坐火车,你听说过吗?

汉中市

阳平关

全长

40公里

票价2元

一经认证全国有效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种说法有点天方夜谭。不过,记者的确只花两块钱乘坐了火车,且一口气坐了约40公里。

当然,既不是高铁,也不是动车,是许多人记忆中的绿皮火车。

车次,始发站汉中市,终点站阳平关。

绿皮火车

车次

阳平关是一座火车站的站名,宝成铁路在秦岭以南,一直在阳平关设站。

不过,历史上真正的阳平关距阳平关火车站还有一段距离,它位于汉中市勉县城西四公里处。其东面一公里是武侯祠和马超墓,其东南面四五公里是定军山和武侯墓。

11月下旬,记者慕名来到勉县阳平关。

在出租车上,司机不时指着路边一段段断垣残壁说:那就是古代的阳平关城墙。

的确,那些断垣残壁显得过于古老,不过夯土层倒能看出来。除了这些断垣残壁,古阳平关关楼已经荡然无存。

记者看到的,是前些年在城墙遗址上新修建的阳平关,关门上刻着四个大字:古阳平关。

古阳平关,始建于西汉。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西隔咸河,与走马岭上的张鲁城遥遥相对,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

阳平关与汉江南、北的定军山、天荡山互为犄角之势,是汉中盆地的西边门户,同时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后来钟会率大军灭蜀时,就是由东向西横穿汉中,最后从阳平关鱼贯而出逼进益州腹地。

建兴五年(公元年),诸葛亮出师北伐,率领各路大军屯兵于勉县(当时称沔阳)长达8年之久。

在这8年里,诸葛亮一直把阳平关作为进可以攻、退利于守的大本营。五次北伐,有四次都是出阳平关沿陈仓古道进行的。

而每当退兵时,他又在这里休养生息,教兵演武。

在与魏军抗衡时,赵云曾在此上演过“空营计”,但到了《三国演义》中,变成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空城计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

诸葛亮北伐时,第一次出师就因“马谡失街亭”而被迫退兵。

为防御司马懿的追兵,诸葛亮在西城城楼上镇定自若地弹琴,城门大开,门口只留几名年老的士卒扫地。

司马懿追兵至西城门前,见此情景,怀疑城内有伏兵,于是急令退军,事后方知是一座空城,又中了诸葛亮的计谋!所以,“空城计”亦称“西城弄险”。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将这段故事的经过写得惟妙惟肖。

其实,以上只是小说中的虚构而已!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马谡失街亭确有其事,但根本无“空城计”之说,因为史书中无此记载!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

“建兴六年(年)春,(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众拒之,(诸葛)亮身率诸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曹睿)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汉县名,在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九十里之陇城镇),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另外,《三国志·蜀书·马良、马缨传》和《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都没有一个字提及诸葛亮所谓的空城计。

并且,当时与诸葛亮对垒的,是曹真及其大将张郃,司马懿是在3年后曹真病死才被派到关中镇守的。

因此,这段空城计的故事只是罗贯中的演义而已。

勉县博物馆馆长、三国史知名学者郭清华,曾著文“澄清”此事。

从阳平关上看定军山

郭清华还分析了几个地名的空间位置关系,指出:

街亭在今甘肃省秦安县的城北90里之陇城镇;西城,汉置县名,在今安康市西北;西县,古县名,秦置晋废,在今甘肃省天水县西南的长道镇。公元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街亭后退兵时,“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指的就是这里。从上述地名的具体方位来看,“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尽管写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但就历史事实和地理位置而言,实属东拼西凑,南辕北辙。

要说实施空城计的主角,还是有原型的,不过不是诸葛亮,而是赵云。

据《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注引《赵云别传》载:年,蜀老将黄忠袭杀魏大将夏侯渊于定军山后,曹操率大军南下为夏侯报仇,屯兵于天荡山,但其粮草又被赵云军烧毁。

一日,赵云与曹军交战中,赵云在营中偃旗息鼓,设置伏兵,自己则一人跃马挺枪站在营门口,曹军不知是计往前冲,被伏兵射杀者众而狼狈逃窜。

这则故事说明,赵云曾施展的“空营计”,或许被罗贯中写成了“空城计”,如此而已。

1

END

1

原标题:《山澜漫笔

汉中行(四):登上阳平关,辨析空城计情节的真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