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此人,可谓是一个“文治武功”兼备的人物,有人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观其一生,个性复杂、深谙权术、极负才略,如兴义兵征讨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任用贤能、镇压黄巾等。此外,曹操且能吟诗作文,颇得风骚之要旨。
然而,在东汉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年)期间,魏王曹操和益州刘备展开了一场为时一年半的汉中争夺战。这场战争可谓是汉末三国时的一场重要战役,刘胜曹败的结局更是宣告了曹操一统天下努力的失败。
前言:汉中之要地
话说赤壁之战,为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这三个大集团之外,其实还存在着一些小的割据势力。为了增强自己本身的势力,除了把对方灭掉之外,便是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实力,抢占这些小的割据势力。
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消除对手,于是,便形成了这些小的割据势力或被兼并、或被消灭的局势。在众多小型割据势力中,张鲁割据的汉中,由于夹在曹操、刘备势力之间,便成为了曹、刘都想争夺的一块地盘。
说起东汉时的汉中,其实是指益州北部一郡,治所南郑(今天的汉中市汉台区),辖九县,地域远大于今天的汉中市。汉中北横秦岭,南亘巴山,四周可谓是高山深丘,中间为带状盆地,汉水横贯其间,可谓是,物产丰富,兵家之良地。
此外,汉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当秦、陇、蜀三地的咽喉要冲。从西北出散关,经陈仓向西,即达陇右;由北涉褒斜道出箕谷,可进关中;东北由子午谷道,直至长安,从东面出武关,便近窥南阳;从东南顺汉水,则直抵襄阳;而南下沿金牛道即入西蜀。
汉中盆地是中国西部沟通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纽带,也是千里蜀道线上的咽喉要地,因而在天下分裂之时为兵家所必争。建安十二年(年),年方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便指出:“益州险塞,袄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此外,“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削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此举将关陇、羌与蜀汉、西南夷地区连接起来,实现天下三分乃至一统的宏图。刘备借赤壁之战的胜利,获得荆州大部后进入益州。如果这时再据有汉中,便可进军陇右和关中的基地。
除了诸葛亮、刘备等人对汉中的重视,曹操也十分留心“羌胡”的动向。长期的战争和特殊的环境,催生出了一个彪悍凶残的凉州兵团。他们雄居西部,虎视关东,使得诸侯群雄,侧目视之。因此,挟氐羌,就成了取用汉中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建安二年(年),曹操就想着东击吕布,又担心袁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曹操最担心的便是关陇羌胡势力与蜀汉地区联合起来,这样的话,整个西部成为了一股离心力量,局面就会变得不可收拾。
随着割据形势的发展,赤壁之战后,曹操先后攻占了关中陇右。这时如再夺得汉中,就可控制了巴蜀的北大门,断绝了刘备北进的念想,还可进窥巴蜀。
想占有汉中的心,可不仅仅是曹、刘二人。远在江东的孙权,也早有夺取汉中,控制西部的战略。建安五年(年),鲁肃便对孙权提及到:“竟长江所及,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赤壁战争之后,建安十五年(年),周瑜又提出了一条“取蜀而并张鲁”的战略决策,对此孙权也十分认可。然而,世事难料的是周瑜突然病逝,刘备捷足先登,汉中的争夺便在蜀魏之间展开。
战争:汉中之争夺
建安十六年(年)的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击汉宁郡(今汉中市汉台区)的太守张鲁。钟繇率三千兵进入关中。关右马超、韩遂等联兵相拒。益州牧刘璋亦遗使迎刘备,使北上争夺汉中。
另一方面,在曹操与马超、韩遂大战之际,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年)夺取西川。建安二十年(年)的三月,曹操率十万之众攻打张鲁,欲一举拿下汉中。曹军从关中出发,取道陈仓(今陕西宝鸡)、散关(今宝鸡大散关)、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七月抵达阳平关(今陕西勉县武侯镇)。
汉宁郡太守张鲁则遣张卫、杨昂、杨任等人拒守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曹军进军的过程中,遭到张鲁之弟张卫的顽强抵抗。由于攻打关城条件不利,曹军仰攻,山峻难登,死伤颇多,又考虑到了军粮供给不足,曹操不想陷在汉中,于是传令退兵。
不料,撤退的曹军后半夜误入了张卫军营。曹操听到消息后,立即改变部署,以退为进,最后侥幸攻下阳平关。八月,曹操进入南郑之后,便致书张鲁劝降。建安二十年十一月,出逃的张鲁率余部自巴中归降。
对于张鲁等人,曹操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鲁为阆中侯,鲁五子及鲁部下阎圃、李休等均为列侯;此外,复汉宁郡为汉中郡;分汉中之安阳(今汉阴县)、西城(今安康县)为西城郡;分锡(今陕西白河县)、上庸(今湖北竹山县)郡,置都尉。
此外,攻下汉中之后,曹操其势力与刘备接壤。由于当时刘备占领益州仅一年,又亲率大军远赴荆州作战,于是,对于后续此地的军事部署,主簿刘晔和司马懿都主张趁着刘备在西川立足未稳,“倾而压之”,乘胜攻入蜀地。刘晔还曾指出“今不取,必为后忧”。
然而,曹操并未听取他的意见,其中一点就在于如以汉中为据点,向蜀地推进军事,有着交通条件恶劣、军粮供应困难的巨大压力。因为曹操虽然得到汉中,但是军粮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这是由于汉中地区浅窄,很难发展成为粮食生产、供应基地,从关中补给粮草需要翻越秦岭,此举异常困难。
于是,曹操便听从了雍州刺史张既之计:“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建安二十年十二月,公自南郑还,留夏侯渊屯汉中,令张鲁举家随驾还邺都(今河北省临漳县)。
建安二十二年(年),法正向刘备建言,认为此时应该出兵攻打汉中。在当时,刘备在益州已牢牢站稳,并与孙权和平相处,可谓是无后顾之忧。此时,对于曹操来说,也已据有汉中整整两年之久。
于是在十月,刘备开始部署攻取汉中的作战方案。首先,派张飞、马超、吴兰等率兵攻打武都下辨(在今甘肃成县西北),封锁曹军从陇右进入汉中的道路。然后,于次年春,留诸葛亮守成都,自己率兵三万,杀向汉中。
建安二十三年(年)春,汉中战役正式打响。曹操派出曹洪攻打占领下辩的张飞军。两次交战下来,吴兰战死,张飞、马超败逃,撤离。四月,刘备又派陈式率军封锁马鸣阁道,被曹将徐晃击败。“刘备欲断绝内外,以取汉中”的初始目标受到挫败。
此时,刘备率军进至阳平关。他将一万精兵分作十部,在夜间轮番猛攻曹军。夏侯渊、张郃、徐晃拒险反击,刘备军被阻于关下。两军对峙数月后,刘备决定增兵。后期得到诸葛亮的数万援军之后,汉中战场形成了刘强曹弱的形势。
对于汉中战场的双方来说,他们都非常看重这次战役,战役在锋芒相顶的环境中进行。对于汉中,一个坚决保卫,一个志在必得。曹操得知刘备获得援兵,准备大举发动进攻之时,他唯恐夏侯渊等人有失,决心亲自去对付刘备。这年九月,他离开邺城,率军抵达长安。
战争在汉中相持连年,建安二十四年()正月,两军相峙一年多,刘备久攻阳平关不下。于是,刘备等人改变战术,避实就虚,弃关南渡汉水,到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南)安营扎寨。定军山是汉中西面门户,军事位置重要。
于是,夏侯渊也率军尾随而至,在山下筑营,设鹿角为屏障,与刘备对垒。刘备趁夜攻曹营,放火烧鹿角。夏侯渊令张郃守东营,自守南营,分兵抵御。次日,夏侯渊率轻兵修复营寨鹿角。法正见到时机刚好,建议刘备出击。
于是,刘备南渡沔水,又放了一把火,烧掉了夏侯渊在定军山下走马谷的大本营。另一边,刘备令黄忠以山势作掩护,率军从山上杀出。曹军措手不及,夏侯渊此时也阵脚已乱,回兵救火之际,被乘高而下的蜀汉老将黄忠击杀。张邰随后率军退守阳平关。
汉中曹军失去主帅,惊恐不安,只好推张部临时主事。刘备欲乘胜渡汉水进攻南郑,被曹将郭淮识破,列阵以待,刘备只得作罢。曹操闻报夏侯渊战死,一方面任张邵为统帅,一方面自率大军五万,从长安入褒斜道,向汉中进发。
三月,曹操到达阳平关前线。此时,汉中战场的形势转为曹强刘弱。自三月至五月,刘备敛军拒守,不与曹军接锋。曹无计可施,军心涣散,逃亡日多,遂引军东还,拜杜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以防刘备。年夏5月,曹大军由马鸣阁道撤出汉中。
结尾:三国鼎立而成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年),争夺激烈的汉中之战最后以曹操的失败而告终。接着,刘备命义子刘封、大将孟达和王平带兵进攻上庸诸郡,太守申耽见大势已去,只得纳土归附。刘备安民已定,大赏三军,在手下文臣武将一百二十多人的拥戴下,自立为汉中王,以汉中、广汉、巴蜀等地作为封国。
反观之曹操,于年下令攻取汉中,到年被迫退出汉中,前后八年有余,年过花甲而攻潼关,战马超,跋山涉水二千余里,两度进出汉中,实践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宏愿,最后回到洛阳,不到三个月就病逝了。
汉中之战后,蜀汉严守着汉中,使得曹魏无机可乘,孙吴也据江东以观天下,三大集团中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出兵,由此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