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在浙江召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揭晓了户年全国最美家庭,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杨雅琪和她的家人榜上有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勉西火车站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定军山下,是阳安铁路线上的二等区段站,承担广元、安康等方向的列车编解,年吞吐量万吨,日均装卸车2.1万吨的货物运输任务。今年23岁的杨雅琦和她的家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杨雅琦是一名“铁三代”,她的爷爷杨维龙曾是勉西火车站的“元老”,当过扳道员、信号员、货运员;她的爸爸杨斌是车站减速顶维修工区负责人,妈妈潘荣是车站内勤车号员。三代铁路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工作岗位,全力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服务地方经济,他们也被大家亲昵地称为“杨家将”。

杨雅琦入职铁路第一个岗位是信号员。信号楼是铁路行车中枢,信号员是执行者。工作时,她紧盯显示屏,一遍遍认真重复车站值班员发出的行车指令,不停地迅速拖动鼠标点击按钮,在占线板上标注出即将到达列车的车次信息。每个班,重复这样的作业大约50余次,与调车组联控余次。

“列车进站前6分钟,出站前7分钟,必须准确无误地调整线路、发出信号。早不得、晚不得,急不得、错不得。否则要么影响列车运行,要么酿成严重事故。”杨雅琦说,“每执行一条指令,必须精力高度集中,精准到秒。”

为防止不小心触碰鼠标误发指令,她用盒子罩住鼠标;为了值夜班,她靠吃辣椒提神;她还学会同时处理车站值班员和调车组的信息对接,练就在嘈杂的环境中抓取核心信息的本领,确保条条指令准确无误执行。

现在,因工作需要,她的工作被调整为货运员。车站日均发到车货物,她每个班要为每一辆装好的货车车辆办理运输凭证,为每一辆到达货车办理到达交付业务等,要完成上千张票据的制票工作,与上万个数据信息打交道。

妈妈潘荣在与她相隔米远的站调楼工作。内勤车号员像列车的“户籍管理员”,列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时速经过站调楼,潘荣要在短短4分钟时间内,快速记录并核对几十辆货车的车型、车号等信息,确保编组后的列车准确无误发出。20多年的岗位历练,她不仅能做到笔迹工整的“盲写”,还保持了“零差错”的工作业绩。

爸爸杨斌工作的地点与妈妈一楼之隔。十余年前,列车编解过程中需制动减速时,需要人工拿着铁叉将铁鞋放置在运动的车轮下。如今减速顶代替了铁鞋,杨斌和工友们每天往返5公里,要在每天“天窗时间”,对车站编组场7条股道0多个减速顶进行检查,通过将0多个形如“蘑菇”一样的减速顶踩下去,以判断减速顶壳体上各零件是否完整,电磁阀螺栓及壳体螺栓有无松动,气压力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发现故障的减速顶,立即更换、维修。

“这个工作不仅废鞋,而且废力,看着简单,其实非要积累三五年工作经验,才能及时准确地判定出故障来……”,被大家戏称为”踩蘑菇大叔”的杨斌说道。勉西车站编组场布设的减速顶有两种型号,其中可控顶按制动性能就分为6种档位。设备类型不同,检修工艺不一,杨斌除了“踩蘑菇”,每天还要对可控顶和编组场西区道岔进行4次巡视检查,并和工友们一起对换下的故障减速顶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一家三口的班制不同,遇上共同上夜班、过节一起值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虽然逢年过节一家人常常不能吃上团圆饭,但杨雅琦却觉得自己很幸福。

爸爸上班没几年就入党,曾参加过自学考试;妈妈也非常好强,上班后勤学规章,多次参加技术比武;受父母影响,她也干一行爱一行,工作调整至货场后,她学习货运规章练技能,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并不断提升自己,积极参加车站“五月花”爱心帮扶志愿团队组织的各种群团活动、公益行动,所在的团队连续多次荣获全国铁道团委表彰,还被评为“汉中市优秀巾帼志愿组织”。

“大学毕业生,为啥不去高铁站?在这个荒凉偏僻的县城,外卖、滴滴都不好叫的地方,图啥呢?”有人这样问杨雅琦,“每天早上卖菜的都见不到几个,一条直肠子公路上,见不到几个人和汽车,年轻人咋能待得住……”

“清晨,有鸟啼婉转;夜晚,有星辰大海。有美好的成长记忆,更有精神传承,能和爸爸妈妈一个‘战壕’,再说,寂寞的地方总得有人待,我觉得挺幸福!”杨雅琦这样说道。

原标题:《年全国最美家庭→这个铁路家庭榜上有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