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政府截屏

汉中市,陕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市),简称“汉”,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市全貌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形成汉中盆地,自古就被赞誉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因境内洋县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现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留坝县、勉县、佛坪县、略阳县、宁强县、西乡县、镇巴县、洋县2区9县及汉中经济开发区、汉中高新技术开发区、汉中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3开发区。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年10月,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汉中市区全貌

汉中界于北纬32°08'54~33°53'16之间,距东南海洋约公里之谱,在中国亚热带的北部。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横亘于地区之北,米仓山屏障于地区之南,它们对气流的运行有抬升阻滞作用,使寒潮暑气不易侵入。这样的地势和海陆位置对于汉中地区的气候因素影响较为强烈,使本区气候具有由暖温带向热带过渡之特点。在区内以秦岭、米仓山海拔米为界,分为亚热带和暖温带两大气候类型。

汉中市在中国的位置

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姜维、马超、张飞、吴玠、吴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汉中也诞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外交家张骞,孕育了刚直雄烈的大汉诤臣李固,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长眠于汉中洋县。诗人李白、杜甫、陆游、欧阳修、岑参、元稹、李商隐也在秦巴山区之间游走,吟唱出彪炳文学史的瑰丽诗词墨宝。

在抗日战争时期,汉中是后方重镇,陪都重庆屏障,蒋介石、李宗仁、蒋纬国、陈诚、胡宗南、祝绍周、杨虎城、美国飞虎队陈纳德这些抗战名人在汉中书写了辉煌的诗篇。

汉中现代名人有:中国国学形象大使哈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主要编导及导演广龙、音乐创作人吴向飞、中国孝基金创始人、当代中华最感人十大慈孝人物杨怀保、央视著名主持人胡蝶、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何毅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党组书记江亦曼等。

截止年1月,全市共11个县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全市镇村综合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共有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鑫源街道办事处在行政区划上仍隶属汉台区,市政府为加强汉中经济开发区工作,把鑫源办事处整建制划给汉中经济开发区管辖。

汉中市市花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褒斜道及石门其摩崖石刻、武侯墓、张骞墓、蔡伦墓(祠)、龙岗寺遗址、李家村遗址、张良庙、开明寺塔、五门堰、灵岩寺摩崖、汉中市青木川老街建筑群、青木川魏氏庄园、武侯祠、汉中东塔、洋县智果寺、良马寺觉皇、西乡何家湾遗址、城固宝山遗址、宁强羌人墓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有博物馆19座,免费开放博物馆4座(汉中市博物馆、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宁强县博物馆、镇巴县博物馆)

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1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家(青木川),省级旅游示范县1个(留坝县),省级旅游强县6个(汉台、南郑、勉县、留坝、城固、洋县)

国家森林公园4处(五龙洞、黎坪、天台、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3处(红寺湖、石门、南沙湖)

国家A级旅游景区19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3家(武侯墓、华阳、张良庙-紫柏山),3A级旅游景区11家(古汉台、武候祠、南湖、石门、南沙湖、桔园、拜将坛、朱鹮生态园、午子山、蔡伦墓祠、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2A级旅游景区5家(灵岩寺、张骞纪念馆、天台国家森林公园、汉中民俗村、佛坪熊猫谷旅游区)

省级旅游特色名镇8家(汉台区河东店镇、勉县武侯镇、洋县华阳镇、佛坪县长角坝镇、城固县桔园镇、洋县龙亭镇、南郑县黎坪镇、留坝县武关驿镇)

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9家(勉县勉阳镇黄家沟村、勉县定军山镇诸葛村、西乡县城关镇莲花村、洋县洋州镇巩家槽村、城固县桔园镇刘家营村、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佛坪县长角坝镇上沙窝村、留坝县留侯镇闸口石村)

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和商务快捷酒店家、床位20多张,其中中心城区家、床位余张。

年发现的世界级地质遗迹——汉中天坑群对调整旅游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汉中天坑群位于秦巴山区,主要分布在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等区域,初步调查圈定遗迹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在多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发现天坑49个,其中超级天坑1个、大型天坑17个、常规天坑31个。其中,三元镇和小南海镇天坑群最为密集,分别达到19个和16个;单体规模最大天坑为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口径最大处米,最大深度米。天坑是碳酸盐岩在地下河长期冲刷下,形成洞穴后崩塌而成。天坑是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一般形成期在50万年左右。在汉中天坑群发现之前,全世界发现并确认的天坑约有个。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扎并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林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砖石为支撑,上面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开间不大,但楼—厂可防水,楼上很凉爽。有学者指出: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组成,中间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