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诸葛亮在陕西宝鸡西面的五丈原军中病故。由于当时刘备为君,诸葛亮为臣,后主刘禅一直以不合礼制为由,不为诸葛亮立庙祭祀。直到29年后的年,才正式下诏,在勉县(汉中)为诸葛亮立庙。至此,才有了祭祀诸葛亮的庙宇——武侯祠。国内各地现在有多少座武侯祠已无法统计,比较出名的有九座,唯勉县武侯祠是由皇帝下诏,并拔发银两赐建的。
勉县武侯祠位于定军山下的诸葛古镇里,距武侯墓十余里。现在的建筑主要为明、清时的建筑,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古时的寺庙祠观一般都是座北朝南,而勉县武侯祠却是坐南朝北,山门向北开。据说是体现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曹魏的夙愿。勉县武侯祠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A级景区。
门前的小广场上有一座乐楼(戏楼),乐楼始建年代不详,应与武侯祠同时修建的,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的。乐楼坐北向南,舞台中间为表演区,两边为耳房。正中间置有木制屏风,将舞台分为前台和后台,乐楼的功能就是在祭祀诸葛亮时唱戏的地方。
祠前的牌楼,高10米,宽12米,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十一个大字。牌楼两侧各有一根石旗杆,是明清时期的,基础据说是汉代的。旗杆大概是在祭祀诸葛亮时,悬挂旌旗、挂联用的。旗杆上还刻有一付对联“至大至刚有严有翼将相经纶名世业;其难其慎乃武乃文圣贤学问大儒心”。
虽然祠内古树林立,但最为珍贵的就是牌楼前这株旱莲。这株旱莲有多年的树龄,被誉为“植物熊猫”。因为它的花像莲花,而且是生长在旱地上,因此叫旱莲。
旱莲又是汉中的市花,旱莲每年的3月始开花,时值5月中旬,仍有稀疏的花朵盛开着,很幸运能看到此花。
牌楼的背面书“天下第一流”,这里有两层意思:即表明了诸葛亮在世时是一流的人品,也表明这是唯一由皇帝下诏赐建的武侯祠,也是世上最早的、官办的武侯祠。然而,虽然它的文化底蕴丰厚,却没有成都的武侯祠有名,而后者还比勉县武侯祠晚了好多年。
传说,过了牌坊后就是诸葛亮当年在汉中相府的所在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城门楼——琴楼,门匾上阴刻“汉丞相诸葛武乡侯祠”九个大字。琴楼上正中是一幅壁画,反映的是诸葛亮当年用空城计退兵的故事。传说当年空城退兵是在距这里只几里地的阳平关,后人就将城楼缩小成三分之一建在这里,纪念诸葛亮空城退兵。
琴楼上有台石琴,据说是西晋时期的文物。琴长1.15米,宽0.24米,上刻“章武元年”字样。章武元年是公元年,那时诸葛亮还在世,更没有武侯祠呢,可见石琴并不是祠中之物。石琴虽无琴弦,据说用手指轻轻敲打,也能发出清脆声音。可惜文革时期被摔断了,虽经修复,但再也无音了。
过了琴楼是戟门。戟门,是历代官员拜谒诸葛亮时,整理衣冠,暂存兵器的地方。门上横匾上书“精忠精德”四个大字,背面挂有"名世挺生"匾。
戟门内东西厢房陈列着当年跟随诸葛亮南征北伐的战将,及随同诸葛亮一起来汉中参战议政的文臣等,共计二十尊塑像。
这些战将和文臣是蜀汉的精英和功臣。
过戟门便是拜殿,也称献殿,是祭祀、跪拜诸葛亮仪式的场所。拜殿正中有供桌,上面可以摆放祭祀时用的各种供品。正中的方形香炉是明朝隆庆年间(公元—)所铸,香炉高近2米,重千余斤。梁柱门楣窗楣上悬挂着名人名士敬颂的匾额,其中,“大汉一人”之匾,寓意诸葛亮对汉朝的卓越贡献。
献殿内两侧的墙壁下,立有数通历朝历代的石碑。自建祠以来,历代名人留下很多墨迹、匾额、楹联、碑刻等。一些是记述诸葛亮的生平,一些是记载武侯祠的修缮变迁,更多的是赞颂诸葛亮的才智人品的。
祠内众多文物当中,唐贞元十一年(公元)的《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铭并序》碑(简称《唐碑》),因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
拜殿和大殿几乎是连在一起的,岀拜殿就进入大殿。大殿的匾额上白底黑字“山高水长”。门柱上有数款赞誉诸葛亮生平的楹联,如:"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踔云霄"、"未定中原此魄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军山"等。
进入大殿,正中神龛上供奉诸葛亮的塑像,头戴纶巾,目光凝重,手持羽扇,形象生动。两侧是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负责守护。头上高悬清嘉庆皇帝年亲笔御书“忠贯云霄”匾额。龛柱上有对联:“羽扇纶巾天下士;文经武纬后人师”,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出大殿便是寝殿——崇圣寺,也就是诸葛亮的家庙,殿内供奉诸葛亮的牌位。
公元年诸葛亮出生在今山东省沂南县,公元年10月8日在五丈原军中病故,时年54岁。公元年至年,诸葛亮统帅蜀国大军驻守汉中达八年之久。诸葛亮以此为根据地,五次北伐曹魏,最终未能如愿。
武侯祠的最后部分为东、西两院,两院还有“武侯琴亭”、“仿草庐”、“雅香阁”、“文昌殿”、“吕祖殿”、“读书台”、张天师符碑等小景点。西院有“观江楼”一座,是武侯祠的北门。登楼可四处眺望,古阳平关、定军山、沔(音勉)水(汉江)两岸等,使人心旷神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