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气虽然依旧“美丽冻人”,但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似乎感到春天即将启动,向大地奔赴而来。
每到春天,踏春赏花便被提上了日程。在哪里既能欣赏到大自然青山绿水的美丽风光,又能在古建筑群里徜徉,感受到古文化的厚重历史呢?
有一个“最低调”、“最适宜生活”的城市,不仅有着和江西婺源齐名的油菜花海,还有着久远的历史。
这里是“一带一路”的鼻祖张骞的故乡。
还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的封地。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也发生在这里。
它就在汉中。
汉中被世人赞誉了太多的头衔:天府之国,鱼米之乡,汉文化发源地等等。
可是,最能吸引人们去探访的,应该是“汉人的老家”。
对每一位汉人来说,来汉中无疑是一次寻根之旅。
第一站:走进汉中的油菜花节
从西安坐高铁,1.15个小时,就能到达汉中。
三月中旬,恰逢汉中的油菜花节,你来汉中,就会经常为找不到自己的同伴而发愁,因为,他们已经和花海融在了一起。
乍暖还寒时候,汉中广袤富饶的土地上,多万亩油菜花同时盛放。蓝天下,亮丽的油菜花犹如第一缕春光乍现,让人扔掉了繁冗的冬装,投身在了这大片明媚的春光里。
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里,还播种着碧绿的麦苗。丘陵起伏的线条,成了美妙的五线谱,合奏着一首只属于土地的交响曲。近年来,这里还开发出“五彩油菜花海”,油菜花不单单只是金黄色,还有粉色、白色,红色等,色彩缤纷,绚丽多姿。
爱拍照的朋友,能在这里找到更多的最佳角度,置身在花海里,花美人更美。
沿着山坡而上,眼前的景观豁然开朗,油菜花与远处的山,近旁的水,身边的民居,组合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吹面不寒杨柳风,油菜花的香味能让游人们醉倒在花丛里。
第二站:天然的动物园,美丽的朱鹮
汉中有四宝:朱鹮、熊猫、羚羊和金丝猴。朱鹮是汉中的一大特色。
朱鹮通体洁白,柳叶冠,血色颊,飞翔时翅下绯红。在中国的古代,人们称之吉祥鸟,日本的皇室也把它视为圣鸟。
年,地球上最后七只朱鹮在汉中被发现了。
紧接着,一个感人的“爱的传承”在陕西汉中洋县姚家沟上演。国家专门抽调了4名年轻的工作人员,组成“保护小组”,住在海拔多米的山上,成为当时只有七户村民的“第八户”。
为了保护朱鹮,汉中人不准在田里喷洒农药和化肥,并且,实行“一亩地,一分田”政策,也就是在每一亩地里,都要为朱鹮余下一分地。
三十多年来,经过汉中人的精心呵护,朱鹮家族从最初的七只繁衍到现在的近三千只。被称为“东方宝石”,鸟类中的大熊猫的朱鹮,终于摆脱了“世界濒危野生动物”的名号,在汉中安了家。
来到汉中,随处都能看到翩翩起舞的朱鹮,时而在低头觅食,时而在田边地头散步,它那优雅的身姿,舒展的翅膀,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美的让人窒息。
朱鹮的生活条件要求非常高,可是它们却在汉中扎下了根。“国宝”朱鹮再次为大美汉中做了一次完美的代言:中国最美乡村在汉中。
第三站:向往的古汉台
到达汉中市,游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看古汉台。古汉台是历史建筑,它是免费开放的,开放时间从早上8:30分到晚上17:00。
站在了古汉台前,看到眼前这座高大恢弘的宫廷遗址,就能想像到千年前这里的盛况。
古汉台现存7米高,它坐北朝南,代表着汉朝的基业。古汉台的最高处,是望江楼,它是一座三层的楼台,整个楼面是一个造型优美的内凹的大弧,始建于南宋时期,如今成了汉中标志性的古建筑。
来到古汉台,还能看到明代瑞王府的遗物——精美的大铜钟、刘邦的汉白玉上马石——月台苍玉,他们被放置在望江楼东西两边的亭子里。这两个古老的物件,默默伫立在这里,见证着封建王朝兴衰荣辱的峥嵘岁月。
拾级而上望江楼,俯瞰周边神州大地,好像了解了高祖刘邦定都汉中的原因:因为汉中北贴秦岭,南靠巴山,中部又是土地肥沃的汉中大盆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刘邦也在这里招兵买马,拜将授信,后来终于成就汉室四百年,有了汉人、汉服和汉话。
从此,汉文化的根就扎在了这里。
第四站:体验古栈道
李白来汉中,望尽天涯路,挥手写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并且感慨赋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在古代,要想翻越高大险峻的秦岭,只能采取修建栈道。而蜀道中的栈道,大都集中在汉中,所以,汉中又被称之为“栈道之乡”。
栈道是古代的高速公路,也是兵家攻守的要道,因为其大都修建于崇山峻岭、地势险恶之间,所以也成为古代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
观看汉中的古地图,就可以看到在古汉中的地域上,有一张纵横交织的大网,这张网以汉中为点,把四川盆地和八百里秦川连在了一起。
史传刘邦逃离鸿门宴后,迅速翻过秦岭回到汉中,并且烧掉了身后的栈道,以此迷惑项羽:自己要永留汉中,不回关中了。后来养精蓄锐后,又暗度陈仓,杀回了长安。
走在历尽风霜的古栈道上,左右都是悬崖峭壁,想像千年之前的楚汉之争,真切体会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受。
《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的饰演者吴刚老师曾经也来过这里,对如今在古栈道基础上重修的景观也是惊叹不已。如果我们也想要一睹栈道的容颜,只需要如下路途即可:
西安方向:坐高铁,从西安北客站出发,到达汉中火车站,然后坐上路公交车,即可到站。全程预计1小时40分。
四川方向:坐高铁,从绵阳站出发,到达汉中火车站,然后坐上路公交车,就到景区了。
第五站:握手诸葛亮
要比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汉中首当其冲。
刘邦在这里挥斥方遒,开创基业,建立“大汉王朝”,蔡伦在这里潜心研究,发明造纸,书写“举世发明”;诸葛在这里轻摇羽扇,鞠躬尽瘁,实现“先帝伟业”······
坐上历史的时光车,回到年前的秦国,秦惠王首置汉中郡。到了三国时期,汉中又成了魏蜀两兵交战的主斗场。
汉中如此多娇,引众多英雄竞折腰。刘备刘皇叔自命“汉中王”,曹操曹孟德挥笔书“雪衮”,诸葛孔明也“英雄泪满襟”。连李白,杜甫和苏轼等文人墨客也纷纷前来凑个热闹,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许多瑰丽的诗篇。
一路走来,直奔诸葛古镇。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神一样的存在。在中国人心中,也给八卦阵赋予一圈神秘的光环。而诸葛古镇,就是以诸葛亮的八卦阵为布局理念,两旁各铺设水旱两条街,寓意着八卦中的阴阳两线。
诸葛古镇占地余亩,而且,诸葛古镇不收门票!诸葛古镇不收门票!诸葛古镇不收门票!重要的事说三遍。
古镇以三国文化为背景,设计了七种风格迥异的建筑,二十余组大型雕塑,再加上三大博物馆,还有移动着的大型实景演出,让人目不暇接。比起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古镇中的青瓦农舍让人耳目一新。
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汉服已然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走在其中,仿佛穿越到了繁华的大汉王朝。
每到一处,都能看见千年的历史故事又重现在眼前:激烈的“草船借箭”,感人的“出师表”表演,让人置身于其中又恍如隔世。
如果说,之前大家仅仅是从书本中知道了三国的文化,而诸葛古镇却让历史活起来。看故事知史实,不禁对诸葛孔明忠贯云霄的一生,油然而生敬意。
接着要去拜访武侯祠了。
武侯祠也在勉县,距离诸葛古镇很近。但是比起热闹繁华的动态诸葛古镇,这是武侯长眠的地方,相对清寂了许多。
武侯祠内有很多石碑,通过讲解员精彩的描述,游人知道了更多的三国史实。如果想要休息,就坐在前的汉柏树下,欣赏着世间罕见的汉中市市花——旱莲,真是一大享受。
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的武侯祠,是唯一一座由皇帝下诏修建的“官祠”,有“天下第一武侯祠”的美称。它的旁边还有一座著名的“琴楼”。
站在琴楼下,仿佛能看见当年的诸葛亮正端坐高楼,淡然弹琴,一场旷世神计——“空城计”,正在重演,耳边,似乎还会传来响彻千古的悠悠琴声。
回想当年的羽扇纶巾,谈笑风生,这位天才终将“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禁为古人黯然神伤。
汉中美食享天下
世上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汉中的美食尤甚之。
这里最有名的一道佳肴当属褒河鱼了。
褒河鱼的“鲜美”,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河水来源于秦岭深处,河里的的小草鱼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无污染”。且在制作时,店家也一定要用当地的山泉水、自制的魔芋豆腐、连其中的调料青花椒,也必须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深山椒。尝一口,那鲜美的滋味却在舌尖久久不化开,牢牢的锁在味蕾的兴奋点上,难以忘怀。
还可以品尝一下汉中正宗的热面皮和浆水面。其中浆水面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面食,它入口清香,回味无穷,并且还具有开胃之功效。
不得不提一下核桃馍。据说是慈禧老佛爷避难到此地时,用来上贡作为御膳用的。后来,其做法流入民间,受到大众的喜爱。它是用面粉和核桃和众多配料焙制而成,颜色金黄,入口酥香,满口留香,吃一口满满的幸福感。
在离开汉中时,一定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带几个,因为它能存放好几天呢。
最传奇的食物是“神仙豆腐”。传说在神农氏尝百草时,发现了一种树叶,饥肠辘辘时,神农氏把它做成了豆腐状的小食品,于是他认为这是上天的神仙赐给百姓的食物,就把由这种树叶做成的食品叫做“神仙豆腐”。其颜色酷似翡翠,让人垂涎欲滴,忍不住吃了一碗又一碗。
汉中,华夏所有汉人的老家。这里的美食、美景、还有取之不竭的汉文化,都是让我们流连忘返的理由。
我们总说:思念一个人,就会想念一座城。可是,大自然总会用它的鬼斧神工,让你忘却尘世间理不清的纷扰,放下剪不断的轻愁。
陕西的大美汉中,即是如此。
作者:若茗
责编:晴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