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77)——民国时期副官学校同学录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前日有一位黄埔后人从湾湾查到长辈的档案,其中有一条职务记载其长辈曾担任副官学校的教官,因从未听闻过此学校,于是向我请教。我正好收藏有一册副官学校同学录,对该校略有所知,一查其中,果然也有其长辈的记载。翻箱倒柜把书找出来也不容易,遂把相关工作做完上架,在发布名录之前,先将该校历史简述一二。
电视剧《老九门》中拉风的张副官何为副官?这个话题其实早已被自媒体写滥了,多数人对这个职务可能也并不陌生,只是未必了解其详。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副官并非副手和副职,据《辞海·军事分册》副官条目的权威释义曰:“清末始置。民国时部队及军事机关皆置。职衔不同,承办军中文牍、管理、人事等行政事务。”这个大体上讲得已比较明白,但副官实际要干的活可能更加乱七八糟,尤其是地方杂牌部队,副官滥置,他们往往还承担了许多私人方面的事务,比如长官的吃喝拉撒睡,甚至包括料理长官各路姨太太的生活……总之,作为长官的僚属,除了作战方面的事(这些归参谋人员),其余大概都归副官操办,这或许有些类似于办公室主任,抑或是秘书、管家、马仔等种种,您得自行体会,我实有一言难尽之感。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体系中并未设置副官,具体该以啥职务类比副官,哥们我没当过兵,还真不太能说明白。
抗战胜利后,国军仿效美制,将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但组织架构上仍然臃肿庞大,似乎也还是有不少混乱之处。其下设有副官处,年3月改为副官局,主要职掌全国上校及以下军官、军佐、军属的相关人事工作,工作量堪称巨大。副官局的业务似乎也同时受国防部第一厅(主管人事,将级军官的人事业务归一厅办理)和联合勤务总司令部之指导。联勤总部隶属于国防部,亦是抗战胜利后师法美军改组成立的,相当于国军的“总后”。
副官学校校徽至于副官学校,是在年筹备成立的,同年8月21日设筹备处于南京励志社,校址在孝陵卫。副官学校隶属于联勤总部,这也是我上段所说组织架构混乱的一个原因。因为理论上来说,副官局隶属于参谋总长,与联勤总部是平行的单位,而且副官业务本身貌似也不属于联勤总部的职掌范围。但实际上两者在人事、业务上却多有重合之处,副官学校也隶属联勤,关系复杂得让我有些绕不明白。
副官学校校长刘祖舜中将年12月1日,国防部第一厅副厅长刘祖舜中将调任副官学校第一任校长。年,副官学校先行开设特别班(共办三期),招收各机关、部队办理副官业务的正副主官(均为少校至上校级)入校受训,学制一个月(第一期5月3日开学、5月29日结业;第二期6月14日开学、7月11日结业)。该班设有人事、文书、印制、军邮四门主要课程,从中大概也能看出副官真正要干的是什么。另在年10月1日该系还开设了初级班,第一期学生二百余人,其余情况不详。
我收藏的《副官学校同学录》我所藏这册《副官学校特别班第二期同学录》即年之物,该期学员共计人。很有意思的是,有些副官学校的官佐、教官同时也是学员,校长刘祖舜也亲自出马兼任教官,这在我所整理的民国军校史料中几乎是“史无前例”的(我仅见过蒋坚忍之于航校一例,但情况和这个也不尽相同)。另让我颇感惊讶的是,该期学员在不足一个月的课业之余还编印出这样一册铜版纸精装本、一点都不草率的同学录,且每位同学皆有照片收录!很多时候这种短期训练班(包括训练三个月到半年的)也只是能编印一本简陋的通讯录罢了,副官学校这伙人可谓效率奇高,真不愧是干这行的。
不久之后,由于国军在淮海战役中败北,南京形势不稳,年初,副官学校从南京迁到福建龙溪东美村,很快即遣散。该校后来曾在台湾复校,五十年代末合并入行政学校,后经演变,今为台湾“国防大学”管理学院。大陆时期,该校存在时间仅有年余(如以学员入校为准,则一年都不到),毕业学员/生不过数百人。另诚如校长刘祖舜所言:“以往军中副官,大都办理杂务,未尝为人重视,今后新副官任务,则在担任人事及行政…”,但在这么短时间内调训这么点人,能在数以万计的副官中形成多大影响,能对推行新型副官制度有多大帮助,答案也是不言自明。以上种种原因,让副官学校在民国军事教育的历史中几乎毫无存在感,就连《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中也未有收录,以致如今几乎鲜为人知。
我对于该校之了解,大多出自这册同学录中不足二页的简短校史,这两天亦搜集了一些零散资料,今草作此文,以存其事。
前文链接:罕见的民国时期陕西勉县武侯祠老照片,古建细节上与如今有所不同
静思斋于岳
年5月29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