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洋县花海中的赛诗会。
勉县村民表演陕南特色节目《采莲船》。
时代和人民,历来是文艺作品最为高远的主题。流传于世的佳作定然少不了时代的印记。时代的土壤,人民的立场,能够滋养出伟大的文艺作品。文艺作品也在为时代和人民提供着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这个时代,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已近尾声。在这场消除贫困的伟大战役里,涌现出无数“与人民站在一起”的文艺作品。它们把政策、信心、技术,用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多样化的文艺形式、扎根一线的文艺工作者、丰硕的文艺作品……是这个时代的印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记录着这个伟大的时代。在秦岭巴山的怀抱里,面对大山,汉中人民纵情放歌,在前程光明的小康路上,面向未来,大步前行。
好戏连台培育文艺沃土
12月11日,一场文化盛宴“送”进了贫困山村,摆到了贫困群众的家门口。当天,由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主办的“天汉大舞台”文化惠民演出走进留坝县江口镇田坝村。快板《旅游脱贫奔小康》、竹笛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板胡独奏《秦韵》、陕南民歌演唱《帽盖子红头索》……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3年,在汉中平均每天就有三四场这样的演出。今年以来,随着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推进,汉中文化惠民演出的场次更是达到了场,演出活动注重向贫困村倾斜。演出还吸纳了汉调桄桄、杖头木偶、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持续深入的演出活动,也促进了这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党的扶贫政策、脱贫典型故事、生产知识、生活常识等融入一嗓子又一嗓子的秦腔里、一句句小品台词里、一声声快板里,浸润着贫困群众的心田。
除了演出外,贫困村也是公益电影播放的阵地。8月20日晚,暑气刚消。汉中市南郑区红庙镇罗帐岭村的村民们从家里搬着凳子,带着扇子赶到村里的广场上。“听说今晚看《厉害了,我的国》,走,去给祖国加油喝彩去!”人群中有人吆喝着。电影放映员介绍,除了电影外,他们还会放映《莲藕种植技术》《茶叶种植技术》《农村危房改造》这样的短片,服务群众。据统计,截至目前,汉中今年共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7万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
有了文艺演出、公益电影这样的“软件”,贫困村的文化硬件建设也没落下。汉中落实中央和省上的部署,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城固县将贫困村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予以实施;洋县对每个贫困村给予10万元、非贫困村每村给予1万元专项补助经费,实施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留坝县争取县财政专项建设资金万元,完成46个村(含39个贫困村)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任务……截至年上半年,汉中市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为文化下乡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深入基层浇灌文艺之花
“我知道,在镇里海拔最高的这个深度贫困村,必须脚踏实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关于人们衣食住行的事情。”12月16日,略阳县白雀寺镇淡家沟村第一书记王全纲面对眼前的云海抒发着感慨,并且写在了自己的文章里,发布在了“读书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