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代为例,仅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就曾建有近百座武侯祠。历代兴建于各地的纪念诸葛亮祠庙中,保存至今、规模和影响均较大的有14处,这些祠庙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四处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四川成都武侯祠、陕西勉县武侯墓、湖北襄樊古隆中、河南南阳武侯祠。同时,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浙江兰溪市诸葛镇,也因其集中保留了古代村落民居建筑群,被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武侯祠历史悠久,如果从刘备下葬惠陵算起,这处三国文化遗迹已有约年的历史,庄严肃穆的庙宇早已成为人们敬仰的三国文化圣地。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三国历史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那个刀光剑影,群雄割据的时代,叱咤风云、个性突出的三国英雄人物,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忠义、智慧、勇武精神,成都武侯祠正是体现这些传统文化精髓的三国遗迹所在。
武侯祠乃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是民众对这位蜀汉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的载体。成都武侯祠的格局不同于其他专祠,除了武侯祠外,武侯祠范围内还包括了刘备的惠陵、汉昭烈庙、三义庙。成都武侯祠之所以出现复杂的三国遗迹区域,与刘备陵寝——惠陵在此不无关系。因为,史书记载,在三国时,祭祀刘备的陵庙与诸葛亮的庙宇分别在四川成都和陕西勉县。
成都何时有武侯祠?不见正史。杜甫著名诗歌《蜀相》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于公元年冬来到成都,《蜀相》诗作于次年春。而数年之后诗人在夔州作古柏行回忆道:“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闳宫。”由此得知,唐宋时期诸葛亮的祠堂位于锦官城外,且与先主刘备的汉昭烈庙同在一个区域。自杜甫之后,历代文人墨客多到此拜谒,留下众多歌咏诗词。
南北朝时期武侯祠的地理位置发生变化。李雄所建武侯庙在宋代已成为道教化的乘烟观,大约南北朝时成都之西南惠陵、汉昭烈庙这个区域出现了纪念丞相祠,此祠与惠陵、汉昭烈庙相邻,是历史上第一次对成都三国历史文化遗迹的整合。“5.12”大地震造成了武侯祠古建筑部分受损,诸葛亮殿院落大殿屋脊中堆灰塑断裂,殿北面廊间一根随懔枋榫头断裂并掉落,钟楼古钟挂梁纵纹开裂。目前全部修复完好。
在官方史书记载中的诸葛亮,集儒家道德典范、智慧谋略于一身,他对蜀汉皇室的“忠”,使诸葛亮具备自一般民众到士大夫阶层都认可和崇奉的品格,而在蜀汉扩张的战争中,诸葛亮善于布谋划策,尤其是在多次战争与交往中,产生诸多传说,经不擅长文字的少数民族百姓口耳相传,诸葛亮成为神一般的存在。自民间至官方,大家对诸葛亮进行供奉与膜拜,诸葛亮于是由一普通历史人物而神化。
官方对民间信仰葛亮的态度,经历了最初的禁止,到认可,再到给诸葛亮封王,使其进入国家祭祀系统的过程。至唐代,诸葛亮历经数次封王封侯,成为官方与民众共享的符号。到宋代,理学兴盛,诸葛亮所具备的儒家道德品质更符合朱熹所设计的新的行为准则,国家意识到操纵诸葛亮信仰对地方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开始通过操纵诸葛亮信仰来实现社会控制和国家治理。文图/冷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