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勉县 >> 勉县简介 >> 天汉汉中
北京荨麻疹防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326.html

大家好啊,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汉中哦

首先还是游玩线路和景点介绍哦

Day1汉中市博物馆——拜将坛

1.汉中市博物馆

汉中市博物馆,又称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由三级台地构成,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年受封汉王,当年的王府(或行宫)就建在这里,宋代之后这里长期是汉中府署的后花园。如今这里是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游览汉中博物馆,一般从正门(北门)进入,大致沿着南北方向的中轴线步行游览即可。

当游客进去博物馆正门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古汉台的最高处,在高台上建有一座三层高楼——望江楼,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是汉中标志性的古建筑。望江楼东西两侧,分别有铜钟亭和石鼓亭,铜钟亭内有一口大铜钟,据说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西侧石鼓亭内的石鼓,玉质,传说是汉王刘邦的上马石。

在“石门十三品陈列馆”中,收藏着来自石门栈道两壁的摩崖石刻。石门栈道和褒河两岸的石壁上遍布着从东汉、魏晋至明清的诗咏碑刻与古栈道修凿碑记。

石门十三品又称汉魏十三品,是这些摩崖碑刻中的珍品。它包括汉代的《石门》、《君开通褒斜道碑》、《玉盆》等摩崖,曹魏时期的的《李苞通阁道题名》摩崖,南宋时期的《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山河堰落成记》等摩崖。这些摩崖石刻早于唐宋时期就极负盛名,是历代考古家、书法家所推崇,誉满全国。

2.拜将坛

拜将坛亦称拜将台,南环中路南侧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平方米。相传是当年刘邦驻汉台拜韩信为汉大将军,举行隆重的授印仪式时所筑,是刘邦重用人才而得天下的明证。

拜将坛位于汉中市南门外,在古汉台西南约米处,由南北分离的两座夯土台筑成。两台高各有三米余。

南台下西面屹立一尊高大的石碑,正面上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八个大字,背面刻诗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足以看出对于刘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人们是难以接受的。东边竖一高约2米的碑,是书法家舒同为拜将坛题字。碑背面刻有韩信登坛与刘邦的一段对话,摘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传》。

北台上的亭阁有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汉中期间的题联:“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正是这个拜将坛,把具有军事才能的韩信推到了楚汉相争这一军事大舞台,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助刘邦打下半壁江山。从某种意义说,拜将坛实际上是汉王朝的奠基台。

Day2黎坪森林公园

黎坪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现代人文景观为主体,集山景、林景、水景、气候景观和田园风光观为一体的山岳型省级森林公园。园区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一山一势,倾绿泄翠,西流河峡谷横贯其中,既有奇石险峰之壮美,又有古树清流之秀丽,被专家誉为巴山深处的“绿色明珠”、“东方瑞士”、“石林奇境、碧水天堂”。

公园共划分为黎坪、石马山、黄杨河、冷坝四大景区。黎坪景区以巴山松原始森林、黎坪垦区管理局旧址,巴山民情风俗和田园风光为主要景观;石马山景区以雄健的石林群为主要景观;黄杨河景区以西流河大峡谷的菩提崖、海底石城、红尘峡、高坑瀑布为主要景观;冷坝景区以天然草场为主要景观。

Day3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诸葛古镇——武侯祠

1.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

石门栈道风景区,位于汉中市区以北约15公里的河东店镇,是在石门水库修建后新造的仿古栈道,原有的石门栈道(褒斜道部分)因为修建水库,在年就已经被淹没了。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沿着山沟河谷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然后铺上木板形成“栈道”。

年,石门大坝在褒谷口修建,褒斜道及石门遗址被水库淹没,时隔多年,又在褒斜道原址上向上抬高70米,修建了仿古的石门栈道。仿建的石门栈道全长三公里多,完全按照古代栈道“平梁斜撑”、“平梁立柱”、“依坡搭架”等七种形式,并按汉代风格恢复了一座驿站、三座邮亭、两座栈桥以及天心桥遗迹,另外还在“石门隧洞”遗址原处的山崖上仿凿了16米长的石门隧洞。

石门栈道风景区有东、西两个入口,分别位于褒河的东岸和西岸,大部分游客从西边的入口进入景区。当游客景区景区大门后,需要步行约半小时才能够到达主景区,也就是石门大坝、石门水库和重新修建的仿古栈道,当然你也可以乘坐景区内的交通车,从景区大门到达主景区,交通车的费用不包含在门票内,需要另行购票。

如果你选择步行到达主景区,那么路途中会穿过一条仿古商业街,路上还能看到一些十二生肖的雕像,之后就能看到石门水库和栈道的入口了。新修建的栈道,建在悬崖峭壁之间,十分险峻,当你走在上面,你的脚下,就是深不可测的石门水库,会不由得想起千年之前,古人修建这段栈道的艰辛,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才能和智慧。

当游客从栈道的尽头返回到石门大坝时,也可以穿过大坝,从大坝顶端步行到褒河的东岸,然后从景区的东大门离开风景区。景区内还有滑索和游船等娱乐项目供游客选择,游客可以通过滑索或者游船,从褒河的西岸到达褒河的东岸。当然,游客游玩栈道后,也可以按照原路返回西大门。

原本分布在栈道南端及石门隧洞附近的极其珍贵的十三方石刻,称为“石门十三品”,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在汉中博物馆中欣赏到。

2.诸葛古镇

诸葛古镇南依汉江,北邻武侯祠,东连马超墓,西接阳平关,地理位置优越。景区由武侯祠、《出师表》实景演出、汉江亲水休闲区等六大板块组成,有古迹参观、民居展示、实景演出、民俗餐饮等多种娱乐内容。

诸葛古镇以诸葛亮的八卦阵为布局理念,以一条水街一条旱街为主要路线,象征八卦的阴阳。古镇以诸葛亮的生平为线索,通过七种建筑风格、二十余组雕塑景观、三大博物馆、一场大型实景演出,全景展现了诸葛亮忠贯云霄的一生,将三国汉文化全新演绎。

3.武侯祠

汉中勉县的武侯祠,位于勉县城西3公里处的国道边。始建于西蜀景耀六年(公元年),是国内众多武侯祠当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蜀国后主刘禅)下诏修建的祠庙。这里距离汉中市区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与热闹非凡的成都武侯祠相比,勉县的武侯祠显得清雅肃静了许多。勉县武侯祠是陕南地区较大的古建筑群,一千多年来,武侯祠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大都保持着明清时代风格,现有山门、乐楼、牌楼、琴楼、戟门、拜殿、大殿、崇圣祠、观江楼等古建筑,游览时按照中轴线直穿步行游玩即可。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汉中的风俗民情哦

1、饮食习惯

汉中市内地形复杂,地域辽阔,“十里风土不一”,饮食习惯也有差异。山里与坝里各有所好,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秦岭、巴山地区,二是汉中盆地及其川道地区。总体上饮食倾向于川味,南北皆汇。山区因水土气候影响,几天不吃肉心里燥慌,一年四季多喜欢吃腊肉,并备有干菜如干豆角、干蘑菇、干竹笋、干萝卜、洋芋片等煮腊肉,平常夏秋多食自产蔬菜,冬春以盐菜、泡菜、土豆及干菜。平川一年四季有新鲜蔬菜,吃肉多从集市买,习惯与城市居民相差不多。但平川及西部山区对酸味偏好,家家备有浆水盆,户户有酸菜坛,一年四季酸味不断。宁强的川道地方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的谚语。所以汉中稀饭、面皮、菜豆腐、浆水面为家常便饭。改革开放后,以麻辣为主的火锅在汉中非常盛行,一些年轻人特别嗜好。

2、接待礼仪

汉中人热情好客,尊老爱幼,讲吃爱穿,礼仪风趣。客进门,先请座,然后奉烟倒茶,再叙友情、拉家常。如遇吃饭一家把客拉上席一同进餐。客走时常用“打扰了”,“道谢”等词语回敬。亲朋好友凡逢嫁娶、生辰、坐月子或建房乔迁、开业、丧葬等事,都要根据当地规矩,帮忙并送钱、物,其礼品价值,根据亲疏远近及各自的经济条件自定。体现礼尚往来,互相帮助。

汉中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城乡人不但喜欢吃,特别讲究穿,凡参加喜庆之事及节假日相聚,都将自己最好的衣服穿出来。特别是女孩子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聚会时多是老者长者坐上席,主人及晚辈首先向长者敬酒,然后招呼吃好,不断劝酒,奉菜,平川叫“请叨菜”,山区叫“请挑菜”。席散时,互相握手告别,客人送走后,主人才能返回。

3、茶酒文化

茶是陕南特产,汉中各县均有出产,尤其是巴山的西乡、镇巴茶质量最佳。茶是家家户户必备之品,来客后首先要倒茶。人们习惯沸水泡茶,端上茶主人陪着客人喝茶、抽烟,叙情议事。

城区及集镇人们习惯座茶馆。茶馆一般仅有桌凳、火炉、水壶和茶具等简单设施。但店家待茶客十分殷勤周到,态度亲切,语气谦和,使茶客久座不离,如有宾至如归之感。改革开放后,茶馆面貌一新,增添了电视、棋牌、书报,有的还邀请艺人说书讲故事,给茶馆增添新的文化气氛,活跃了茶客的文化生活。茶馆成了人们谈心、议事、会友交流的地方,许多生意人以饮茶为名,喝上几壶茶,生意就成交了。乡下人进城办完事,倒杯茶,歇歇气。茶馆多有老人聚集打牌、下棋、谝闲、成了他们休闲娱乐之场所。

汉中人无酒不待客,进门茶,入席酒。亲朋好友相聚最爱在“酒”字上做文章。本来,酒多用在逢年过节,喜庆吉事以增加欢乐气氛。可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分时间,主讲场合,婚嫁丧葬,红白喜事自然有席,饮酒是必然。修房造屋要喝酒,新房乔迁要喝乔迁酒,老人寿诞要备长寿酒,小孩满月要喝满月洒,丧事要喝“送程酒”;周年大喝悼念酒,亲朋相聚要喝聚会酒,亲人远离要喝话别酒,经商开业喝庆典酒,提干、当兵、调动、升学要喝荣升、光宗耀祖酒,有事就有酒,有酒必醉,以表示主人之心诚。

酒礼酒规分宾主,讲上下。敬酒先从长辈到平辈先上后下,朋友相聚论年龄,讲资历。劝酒者必以礼感人,以话劝人,有时还以力逼人。非让客人把酒喝下去。

汉中是个酒乡,县县有酒厂,村村有酒店,尤其城固、洋县和勉县酒质量为优,远销省内外。少量饮酒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若大量饮用,轻者麻痹神经,重者酒精中毒,危及生命,外出旅行者,尽量少饮酒。

4、民间歌舞

汉中长期在秦、楚、蜀文化交流碰撞中形成南北交汇地带的地域文化。过去每逢过年过节,农村搭台唱戏,舞龙、耍狮、社火、高跷、划旱船,热闹非凡。地方戏有汉调二黄、端公戏、南郑恍恍戏等。由于电影、电视的发展,现在节日唱戏少了,但划旱船、舞龙灯、耍狮子等活动仍久经不衰。

龙舞:又叫龙灯。龙有9—13节不等。每节用竹编成筒状笼子,糊上透明纸,用绸布龙衣连成一体,每节有一木柄。表演多在夜间,点燃笼中的蜡烛或油捻,龙身放光,每节有一人舞动,俨然火龙。动作多样,配以锣鼓咚咚,火龙翻滚,红光四射,男女老幼争相观看,笑声迭起,热闹壮观。

狮舞:又叫“笑和尚逗狮子”。一般是三人表演,两人合演狮子,一人笑装和尚。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三种即高台狮子、平地狮子和高跷狮子。高台狮子用几张桌子连起来,有下而上表演,观众均可一饱眼福;平地狮子一般表演狮子舔毛、抖毛、翻滚、跌扑、跳跃及抢绣球等动作;高跷狮子表演者配有长木腿,表演难度大,但又很能吸引观众。

跑旱船:又叫彩龙船,船用蔑条、彩花、镜子等扎制成形。中间有船姑娘浓妆艳抹坐其中,另一青年男子扮艄公,载歌载舞如江水行舟。

社火:又称哑戏。大多以各种脸谱扮演戏剧人物。融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再现观众喜爱的历史故事。每逢春节及重要喜庆活动举行。

鹬蚌舞:又名“白鹤鹬蚌壳”,原于古代语言《鹬蚌相争》。扮蚌的女子身背竹布做成的蚌壳,一张一合,隐现身躯。男子戴道具鹬,另一男子扮鱼翁,三人配合表演再现“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故事,让观者回味无穷。

5、背二歌

汉中民歌种类非常多,有山歌、船歌、劳动号子、背二歌,还有民俗歌曲如孝歌(丧歌)、嫁歌、送春歌等。

在秦巴山区,山大林深,破陡路窄,在不通公路的岁月,山货土产运出,百货、布匹、食盐的运入,只能用背夹子,靠人力搬运,从事这种背运的汉子叫“背老二”。他们常年背运在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上,非常艰苦。他们之间需要互相联系照顾,走上百余米必须搭歇气,呦喝一声,抖擞精神;路过密林山间,路险人稀,大吼一声给自己壮胆,吓走野物,保障路途安全。有时遇上生人,高唱一曲,可搭话联系,倾叙胸中之苦闷。背二歌是发自“背老二”心中的歌。歌是抒发他们生活艰辛与命运,唱的是他们追求爱情,向往幸福之声,同时倾叙现实的酸楚苦涩。随着公路畅通,“背老二”这个古老而又艰辛的行业也随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了。而“背老二”,却仍留在深山峡谷之中回荡。镇巴县民歌歌王刘光朗先生将“背老二”唱出了巴山,唱到省城西安,唱到京城北京。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哦,大家记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