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位学说如此高深,如何才能用之临床?
通过脉学可以定病位
第一,学习四种脉学,跨入中医脉学之门
脉学,对很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艰涩难懂的,恰恰脉学也是通往中医殿堂的一条捷径。
很多人在学习脉学的时候,觉得中医太深奥,太复杂,无可适从;我今天就将学习中医脉学10余年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如有不妥之处,望同仁指正,共同学习。
医院校毕业的,学习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毕业之后,发现自己连个感冒都不会治疗,没办法了只好拜我们勉县老县城的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师父看病注重脉学,病人来了往往先把脉,再让病人说自己的不适,他老人家不是为了炫技,他告诉弟子们,先号脉是为了定病位,病性;在通过病人的感受来帮助我们验证自己的辨证。
脉学很复杂,有28种单脉,加上复合脉就上百种,师父没有要求我很快记住28种单脉和兼脉,来了病人师父必先让我诊脉,然后也仅仅问我脉的沉浮如何,力度如何?至于迟数,粗细,快慢,老人几乎没有问过,当时还很纳闷,为何只让我熟悉浮脉,沉脉,有力的脉和无力的脉,现在想起来,师父用心良苦啊!
沉浮脉可以定病位,这个极为重要,这个病位说的是疾病的病邪集聚之处,或者正气不足之处,并不是疾病表现的地方。比如常见的便秘,很多大夫却束手无策,脉沉数有力,属于里热,可以用大承气汤加减的麻仁丸治之;脉沉紧的属于里寒实证,用温脾汤或者大黄附子汤效如桴鼓;脉弦的属于肝气郁结,就是我们伤寒派说的半表半里证,这个气滞不在表(表指的是皮肤毛发,肌肉血脉,筋骨等体表的一切组织,里指的是从口腔到胃到肛门这一段,半表半里指的是除了表里之外,胸腔和腹腔以及里边的所有一切组织,表不解的便秘,依旧可以用解表法来救阳明之热)也不在里,病在腹腔,应用小柴胡汤加枳壳,厚朴治之。这个气滞不在肠胃,单单用通肠气的枳壳,厚朴是不行的,必须要行腹腔的气机,也就是我们说的半表半里的气,才能见效。临床上我还见过外感久治不愈而便秘的,也有治疗好鼻炎便秘竟然也好了。就是用桂枝汤为主方,非常好用。
再举一例,比如热性痤疮,大夫一去就给开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蜕;岂不知道这个痤疮也是分表里的,脉浮滑在表用金银花连翘,非常对证;脉沉滑在里,用金银花、连翘就不行了,病在里的用个大承气汤就挺好,再加点皂荚刺,生薏米那就更完美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