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国奇。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三国的黄忠,夺取定军山的故事。在京剧《定军山》中,刘备手下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老将黄忠,胆略兼人,神智猛勇,给人留下很深印象。这出戏是从黄忠、严颜天荡山一战成功之后,诸葛亮调黄忠回大营,议夺定军山展开的。诸葛亮称赞定军山守将夏侯渊有将才,足智多谋,故意激说黄忠年迈,非夏侯渊敌手。于是老不服老的黄忠顶盔贯甲,银须飘洒,威风凛凛,与诸葛亮击掌,讨得军令出战。大战之初,夏侯渊擒了黄忠先锋陈式,黄忠也捉了夏侯渊之侄夏侯尚。走马换将时,黄忠射死夏侯尚,以此激怒夏侯渊来战,将其引入荒郊,用拖刀计斩之。历史上,定军山之战是刘备夺占汉中的一次关键性战役,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也是实有其事的。可是,诸葛亮当时并未到汉中前线指挥过军事,所谓智激黄忠自然属于虚构,而后来在魏国官至荆州牧的夏侯洲之侄夏侯尚,则何曾在定军山被射死?建安二十二年(),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向刘备提出夺取汉中之策。他首先分析了前两年曹操兵定汉中,未曾乘势“以图巴、蜀”之不智,又谈到留下镇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都,其才略不如蜀方的大将,认为,若“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法正进而指出夺占汉中的三点好处:上可以进兵中原,“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扩大弧土,下可以坚守要塞,“为持久之计”。并提醒刘备:这是“天以与我”的大好机会,‘咐不可失”。刘备“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法)正亦从行”。这件事在《三国志·法正传》巾记载颇洋。可见刘备进取汉巾,用的是法正之谋,法正亦参军半随刘备出征。诸葛亮当时未曾去汉中,而是“镇守成都”,调拨军饷,补充兵员,供应前线。可以说,整个汉中战役,是在刘备、法正的指挥下进行的。后来曹操到了汉中,“闻正之策”,感叹地说:“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曹操这样说,固然是称道法正,贬低刘备,其实,曹操此话不但不能贬低刘备,反倒说到刘备的长处了:他先用诸葛亮联孙抗曹,赤壁一战,取得荆州,后用庞统收川之策,进占益州,再用法正之谋,取得汉中,充分展现了刘备驾驭人才的雄才大略。说实在的,背操早就视刘备为“天下英雄”,他当时所以要这样说,应是在打了败仗之后,一种自我解嘲罢了。《三国志》上把法正和庞统放在一起列传,说法正“著见成败”,甚有“奇画策算”,与魏国的程显、郭嘉不相上下。可惜。打下汉中的第二年,法正就死了,死时才四十五岁,刘备“为之流涕者累日”。诸葛亮既然当时未到汉中前线去,那么,所谓智激老黄忠,与其说是诸芯亮,倒不如说是法正,似乎更合乎历史实际。欲轰忠刀劈夏侯渊,确是法正之计。公元二一九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南渡沔水,进逼定军山。定军山(在勉县东南),是汉中西面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夏侯渊亲统精兵拒守。夏侯渊作战勇猛,却短于智计,曹操常告诫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他没有很好接受曹操的戒训,当刘备统兵来到定军山,选取有利地势扎下营寨时,夏侯,渊急躁轻敌,“将兵来争其地”;夏侯渊兵众虽然“甚精”,但法正知己知彼,向刘备献上“以逸待劳”之计,等到夏侯渊挑战不应,曹军倦怠之时,法正认为时机巳到,对刘备说:“可击矣。”《黄忠传》生动地记述了阵斩夏侯渊的情景:刘备命黄忠“乘高鼓噪”而下,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震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洲,渊军大败”。可见黄忠是居高临下,一马当先,好比虎入羊群,冲进敌阵,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刀劈马下的。这当然不是走马换将时,用了什么拖刀计。好啦,今天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