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畔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一带)
武汉蔡甸区原来是武汉市汉阳县,汉阳县在隋唐时代属沔州(过去的沔阳今天的仙桃)。明代设汉阳府,府治在汉阳县直至民国。民国撤汉阳府,留汉阳县。年解放后,汉阳县城(今汉阳区)与武昌、汉口合并为武汉市,这就是后来的著名武汉三镇。此后,原汉阳县城成为汉阳区。但汉阳县的建制仍然延续,老汉阳县城只能西迁迁到了汉江畔的蔡甸镇。汉阳县先后隶属沔阳专区(府治在今仙桃)、孝感专区,直到年,才归属武汉市。年,汉阳县撤县升格为区,因为武汉已经先有了汉阳区,新设立的蔡甸区名只能由当时的汉阳县自己选定一个符合本区域有特色的名称报国务院批,但最终当时的汉阳县府决策者们却报上去了一个以县政府所在地的蔡甸镇命名为蔡甸区,获国务院批准。总之,这次改名也是无奈之举,以治所命名。但汉阳县曾经还叫过“汉津县”与“沌阳县”,武昌县旧称沙羡县、江夏县。撤县改区汉阳县选了城关镇的蔡甸命名,而武昌县也是因为武汉市已经有了“武昌区”而选了旧名的江夏县命名“江夏区”。
汉阳县改为蔡甸区后,其名称受到众多蔡甸人的质疑:汉阳县为何不改为“汉津区”?因为历史上汉阳县曾经有过叫“汉津县”的,“汉津区”名称难道比不上“蔡甸区”这个“土”地名吗?
蔡甸区在年时曾经申请将蔡甸区更名为“知音区”,这是因为著名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故事就发生在蔡甸区境内。但由于更改地市级别的行政区域名称牵扯面太大,国家层面没批。
(上图为仙桃市区内的“沔街”城楼)
仙桃市与蔡甸原本同属沔阳专区,专区行署驻沔阳县。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仙桃(过去的沔阳县)与蔡甸(过去的汉阳县)是友好邻居,两地的交界线就达几十公里。
从沔阳改为仙桃据说是个历史的误会,根据资料记载,年底,按照事先的部署,当时的沔阳县向荆州地区行署递交了由县改市的请示报告,拟将沔阳县改成沔阳市。但公文经过荆州地区行署与省政府逐级批转后,国家于年5月正式批复,同意沔阳县改为仙桃市。其批复上还有这样一句话:“以便调整行政区划”。
而最不愿意看到“以便于调整行政区划”这句话的是荆州地区行署,因为这象征着将沔阳、天门、潜江、洪湖四块地域整合起来,由升格后的仙桃市管辖,江汉平原最富裕的这块地脱离荆州地区,这对荆州地区的经济就是重大打击。当然,这都是相关人员的猜测,后来省级相关部门给出了改名的两个理由:一是湖北有个沔阳,四川有个绵阳,易混淆;二是“沔”字太生僻,迟早要简化掉的。比如陕西沔县改为勉县。至此,误会消除,沔阳县变为仙桃市成为定论。
沔阳为何改名为仙桃市而不传承沔阳、沔城、沔州,或者复州、竞陵的称呼呢?因为在沔阳的汉水之南,有一条支流叫锦瑞河。在河间有一个三角洲,三角尖端劈江分水,水流较缓。于是过往的渔船、商船在此停泊,逐渐形成了一个繁华的码头--尖刀嘴。后来人们觉得“尖刀嘴”听起来不雅、不吉利,就取“尖刀”的谐音为“仙桃”。也有说是这个三角洲的形状像个桃子,所以叫仙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