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汶川地震后,很多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地区开始提高新建房屋抗震设防等级,新的减隔震技术开始推广应用。记者在第十个国家减灾日之前采访发现,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还任重而道远。
汶川地震后减隔震技术在学校广泛应用
年汶川地震使汉中市勉县晏家湾小学和原中心小学老校区遭受重创,平方米教学用房顷刻间成为危房,学校建筑多处倒塌、倾斜,受损面积达余平方米。震后,当地政府将两所学校合并,新建成汉中市勉县温泉镇小学。记者今年5月7日看到,新建成的这所小学采用欧式建筑风格,在西部农村出现这样造型别致的建筑,让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学校新建校舍全部采用抗震建筑材料,抗震等级达到8级。
汉中市勉县温泉镇小学
记者5月6日在渭南市大荔县洛滨小学校园内看到,8栋教学楼主体建筑下共安装了个直径为毫米的圆柱型隔震设备。据介绍,这些隔震设备的原材料为天然橡胶和钢板。生产厂家告诉记者:“像洛滨小学这样的隔震房屋采用增加隔震支座这种‘柔性隔震’方法,能够削减80%以上的地震破坏能量,从而达到地震时‘地动房不塌’的效果。”
年四川省芦山“4·20”地震中,安装了隔震医院门诊综合楼经历7.0级强震后只出现了少许墙面乳胶漆层脱落,建筑内部梁柱和墙构件未出现任何裂纹。医院门诊综合楼是我国第一个真正经历地震的隔震建筑,被网友誉为“楼坚强”。
渭南市大荔县洛滨小学教学楼承重柱下的隔震设备
减小地震危害,强化建筑物是核心
记者从陕西省地震局了解到,汶川地震后,各市对地震应急演练重视度不断提高,陕西省每年开展各类应急疏散演练1万多场次,全省各类学校实现了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
专家介绍,建筑物防震、抗震的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和传统建筑比较优势也非常明显,但因为公众认知度欠缺、建设方重视度不够,导致实际推广、发展不尽如人意。西安市地震局震防处吴保明说:“目前,减隔震技术由于产品的研发单位不多,社会各界对减隔震技术重视不够,部分建筑设计人员还不十分熟悉这方面的技术和产品等因素,它的推广、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任重道远。”
由橡胶和钢板加工制成的隔震支座侧切立面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鼓励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国内不少建筑工程也在尝试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目前,西安市采用减隔震技术的建设工程也只有35个。
减隔震技术符合建筑抗震科技发展的方向,技术、产品的应用宣传氛围目前尚未成熟。减隔震技术要实现广泛的普及、应用离不开建设单位主动应用,全社会的宣传、倡议、鼓励也很重要,减隔震技术大批量、深层次应用才能寓抗灾、救灾于防灾、减灾之中。(作者:央广网陕西频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