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 http://m.39.net/news/a_6084055.html
中国有多处纪念诸葛亮的地方,但以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河南南阳武侯祠和湖北襄阳古隆中最为有名,也最有影响力。而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关于谁是诸葛亮躬耕地的争执已经存在数百年,两方学者各持己见,谁都不能说服谁,因为双方都拿不出可以让对方完全信服的证据。但从南阳、襄阳所处的位置看,当时刘备的根据地新野恰好位于两阳之间,而且相距都在一百公里左右,均符合“三顾”的条件。还真都有可能是诸葛亮的躬耕地。诸葛亮画像诸葛亮躬耕之地的纷争,也导致了南阳和襄阳两处诸葛亮纪念地哪个更正宗、更正统之争。如果仅就历史长短来说,坐落于南阳城西卧龙岗上的武侯祠似乎更早一些。据成书于明嘉靖七年(年)的《南阳府志》记载,南阳武侯祠由原蜀汉旧将、当时已经降魏的黄权主持修建。黄权在诸葛亮死后的第六年病亡,建祠的事情就应该发生在这六年里,也就是年到年之间,也就是三国时期。南阳武侯祠至唐宋两朝达到极盛,之后屡有毁建。“千古人龙”牌坊南阳武侯祠景区从竖有“卧龙岗”刻石旁边的“千古人龙”石牌坊开始。该牌坊四柱山门冲天式,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年),两次间迎风板上饰有诸葛亮“躬耕南阳”、“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故事浮雕。从该牌坊的完整程度看,应该不是道光年间旧物,当是后来重建。明间门柱上有联“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三顾处牌坊穿过三间门殿,甬道中又见一座两柱单门牌坊,坊额上书“汉昭烈皇帝三顾处”。这座牌坊的两根柱子均有折断痕迹,应该是经历过一些风雨,想必有些年头。南阳武侯祠山门三顾牌坊之后,即是南阳武侯祠的山门。南阳武侯祠坐西朝东,主要建筑沿东西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辟三个拱券式门洞。该山门歇山顶的飞檐非常短,以至于冷眼一看会被误认为是硬山顶。“三代遗才”牌坊进入山门不远,现出第三座石牌坊,也是四柱三门冲天式,正面坊额书“三代遗才”。从这座牌坊所用石材颜色参差的情况看,该牌坊也应该是后来修复。拜殿拜殿是整个南阳武侯祠的主殿,面阔三间,单檐卷棚硬山顶,前有出廊。门眉和梁枋上悬“隐居求志”、“功盖三分”、“伊吕遗风”等十数块匾额,实在是字体争奇斗艳、用词无以复加。门前擎檐柱、门两侧、殿堂内有多副联,今仅录其中两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世;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钟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和“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后一副以洒脱的态度看待两阳之争,又与先主、后主联系起来,可谓是巧对。殿内供奉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三代蜀汉忠良彩塑。诸葛草庐诸葛草庐为一座八角攒尖顶建筑,顶覆茅草。正面檐下悬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诸葛草庐”;后面檐下悬时任南阳知府傅凤飓题写的匾额“南阳诸葛庐”。庐内保存有明成化十四年(年)刻立的“汉诸葛孔明旧庐”碑石。躬耕亭躬耕亭是一座依墙而建的半亭,单檐卷棚歇山顶,传为诸葛亮躬耕时存放农具之所。亭柱上的对联“庵垂两千年问魏阙吴宫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知”上下联均采用问句,上联贬魏、吴,下联褒商、周。半月台半月台是一座砖砌拱券结构露台,据说是诸葛亮夜观天象的地方。拱券式门洞两侧有联“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诸葛亮的布衣身份其实并不纯粹,其先祖曾经官至东汉的司隶校尉,相当于今天中组部或中纪委的高官;其父亲担任过泰山郡丞,也相当于今天的副司局级;其叔父曾经被任命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那更是响当当的一市之长。野云庵野云庵为一座四合院,说是诸葛亮会友的地方,其实至清雍正七年(年)始有此建筑,由时任襄阳知府尹会一主持建造,初为草庐,后改为砖木结构。门洞两侧有联“云归大汉随舒巷;门对寒流自古今”。庭院里的砖砌碑亭中,竖立一刻有诸葛亮画像的古碑。宁远楼宁远楼又称清风楼,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前有出廊。底层用于藏书,楼上则是鼓瑟抚琴的绝佳之地。门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为各处诸葛亮纪念地的通用联,也是和诸葛亮有关的对联中最有名、最深刻的一副。三顾堂三顾堂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有出廊。堂额“三顾堂”由时任南阳知府罗景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年)题写。顾名思义,这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纪念堂。门前有抱柱联“良材作栋梁胜国家巨室之任;臣体比股肱应朝廷大卿之选”。古柏亭德才兼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基本要求,而其中德的要求似乎更高。诸葛亮之所以被后人敬仰,关键就在于他不仅有安邦定国之才,更因为他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