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大丰的耐盐碱水稻长到戈壁滩上,江苏人爱吃的小龙虾“游”到秦巴山区的水稻田里,徐工集团的机械开进西南山城,京东电商物流园在拉萨投入运营……在江苏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对口地区一个个新产业培育起来了,一批批“巨无霸”招引进来了,一座座产业园区建设起来了,一簇簇产业新亮点孕育出来了!
亮点纷呈的背后,是我省与对口地区产业合作新路径的不断探索:从招引项目到推进集群,从单向输出到优势互补,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发力,努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
助推产业合作,输出园区经验
在群山间挖出一块平地作为厂房,工人们正在组装一个个重达数十吨的风电主机。这里,是远景能源青海海南州有限公司所在地。
远景能源,江苏高科技装备制造企业,年底被江苏干部招引到海南州投资建厂,一期项目具有年产风电整机台套的集成装配能力,年底竣工量产。企业负责人刘昌云告诉记者,这不仅是青海海南州第一家智能风机制造企业,也是全州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项目。
潘华钢铁、大全集团、徐工集团“进驻”重庆,江苏AB集团落地湖北秭归……拔穷根,靠产业。产业园区,成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在拉萨经开区,全球最大的医用制氧设备生产服务企业江苏鱼跃科技集团,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高原制氧产业园。年8月,一期投产后,就承接超亿元的弥散式供氧项目“大单”。
“我们从招商引资、提供岗位等多个方面打造扶贫‘造血机制’。唯有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能在氧气稀薄的世界屋脊培育内在生长的力量。”西藏鱼跃公司副总经理李鹏飞感慨。
“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残疾人也能找到工作。”52岁的李兴安是陕西汉中市勉县周家山镇明星村人。半年多前,他在离家不远的友邦鞋业公司找到了穿鞋带的工作,每个月能挣元左右。
“项目全部上马,我们能带动人就业。”友邦鞋业副总经理张发文说。友邦鞋业位于勉县循环产业园。在“江苏经验”引领下,园区引进汉中市第一个“长江学者”,还建起国内最大的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生产线。
“立足江苏产业优势,我们将江苏项目招引到勉县,将‘园区经验’带到勉县,助推当地形成‘一区多园、一园一业’的‘区中园’模式。”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江苏干部王一兵说。
在拉萨,我省先后援建8个产业园区;在克州,各类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超过家……雪域高原、戈壁滩上、群山之间,借鉴江苏经验“长出”一个个现代产业园区。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李强介绍,我省先后与对口地区共建园区多个,累计安排产业合作项目多个、总投资超2亿元。
产业合作并非单向输出,也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输送新动能。苏陕两省推进能源合作,每年从陕西调入江苏天然气量约25亿方;通过“苏企辽宁行”“辽企江苏行”等活动“穿针引线”,双方“看对眼”“加好友”,实现产业合作签约项目33个。
一片“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产业,是扶贫的根基;农村,则是扶贫的主要战场。“这就需要发挥江苏产业发达、市场广阔的优势,精准滴灌,推动对口地区农业帮扶做深做实。”苏陕工作队副领队肖延川说。
乘着来自江苏的新风,在对口地区,一轮轮农业供给侧“向深处行”的变革稳步推开。
贵州省铜仁市鹦鹉溪镇翟家坝村是深度贫困村,昔日杂草丛生的山坡,如今洗去旧颜,漫山尽是白茶树。
几年前翟家坝村受到常熟市的青睐,一个以茶为媒的东西部协作项目在村里落地。年初,在万元江苏资金的推动下,村里短短几个月便建好了茶园,村民只管种和采,销售、管理由县里的贵州品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去年3月,茶园进行头茶采摘,共收茶青多公斤,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10万元。预计年,项目可实现年收入约万元,不仅让一片“绿叶子”变成“金叶子”,还走出“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贫困户”的产业模式。
走进陕西省商洛市祚水县的西川木耳小镇,仿佛来到“木耳大观园”。西川村村支书何照林告诉记者,这里有个吊袋木耳大棚,亩大田栽植示范基地,一年可培育菌包0万袋,很多产品都直接运往江苏市场。
木耳小镇还建有木耳技术研发中心、木耳博物馆、木耳盆景园、木耳游乐园等设施。“我们打造集科研、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木耳全产业链。在小镇可以赏木耳景、看木耳戏、听木耳歌、吃木耳宴、品木耳情。”祚水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发改局局长,江苏干部汪正华说。
克州发展“戈壁经济”,引进试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杂交构树,推广种植规模达2亩;拉萨发展“净土健康产业”,建成藏香、藏鸡等6大类净土健康产业标准化体系……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品牌培育,江苏干部人才通过精准“滴灌”,让对口地区的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
挖掘“新经济”,打造“新引擎”
道路平整,屋舍俨然,用牛粪围成的栅栏彰显着藏家风情……这是拉萨墨竹工卡县塔巴村如今的样子。
塔巴村是个平均海拔超过0米的民族村,在南京市对口支援工作组的帮扶下,村居村貌焕然一新,一家家“藏家乐”开了起来。
贫困户旦增次旺家在政府帮助下,房舍被修缮一新,精心装修过的主客厅还被开发为旅游点,可以赚些“返点”。她说真没想过,“自己既有漂亮的房子住,还能赚到钱”。
拉萨市旅发局副局长、江苏援藏干部徐全军介绍,通过打造覆盖深度贫困地区的“拉北旅游环线”,建设达龙村、唐古村、俊巴渔村、扎叶巴村等特色村落,农牧民“吃旅游饭、发旅游财”已成为产业援藏的新亮点。
好山好水,如何变成旅游资源?江苏人提出一批“新玩法”“新概念”,推动对口地区旅游质态逐步升级。
只要元,就可以乘坐一次拉萨雪鹰公司直升机,完成一次雪域高原上的“低空飞行”,俯瞰布达拉宫。该项目的运营方由南京若尔通用航空和拉萨布达拉旅游文化集团共同组建,填补了西藏地区通用航空的空白。
“我们主营直升机飞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任文革特别提到,他们组织选拔贫困子弟到苏州免费参加飞行员培训,培养出首批17名藏族民用直升机飞行员。
去年夏天,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午峪沟迎来一群南京小朋友。住土屋、磨豆腐、探溶洞、吃野菜……小朋友的一张张笑脸至今还存在镇安县发改委副主任尹治宇的手机里。
“我们委托公司雇佣当地村民收拾土屋、添置高低床、扎上篱笆、布上灯光,废弃的土屋有了新生命。”尹治宇介绍,世外桃源般的“秦岭小屋”,吸引旅行社定制“秦岭启示路——研学旅行”。
新疆伊犁一直有着“塞外江南”的美誉,如何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感受边疆之美?“江苏人游伊犁”行动计划,成为一把旅游推广的“金钥匙”。省文旅厅相关人士介绍,通过战略协议、建立奖补机制,3年来江苏赴伊犁游客剧增,年达万人次。
游客引得来,更要留得下。记者发现一个细节:伊犁面积有2.5个江苏大,但无论多偏远的景区,都有标着“江苏援建”字样的崭新旅游厕所。
“我们通过打造基础设施、开通新航线打通‘空中走廊’、加大客源拓展,积极在国内外打响‘伊犁国际旅游谷’‘塞外江南美丽伊犁’两张旅游新名片。”江苏省对口援疆伊犁前指原党委副书记彭忠说。
随着旅游援建、旅游帮扶的不断推进,对口地区的“美丽生态”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付奇赵伟莉
梅剑飞吴琼杭春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