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交通史上,值得国人骄傲的不仅有横跨欧亚长达七千公里的丝绸之路,还有汉中栈道,这是早于万里长城的一项伟大、也是古代先人为穿越秦巴大山开凿出的生命智慧之路、征战之路、商贸之路。

公元前三一七年秦国王国,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参与争论的双方是两位深受秦惠文王信任的将领谋臣,司马错和张仪,而争论的焦点则是秦国下一步的攻伐对象。此时的秦国正处于强势崛起的前夜,司马错认为,秦国当下的实力还不足,不可贸然问鼎中原,主张先取巴蜀,积累实力后再大举攻伐。对此,出生于魏国的张仪不以为然,他认为蜀地偏远劳师伐重,不足以成威名,也不足以德厚。张仪为何会如此评判?关键在于川陕之间连亘的秦巴大山。它是长、黄河的分水岭,他横贯东西绵亘千里,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

其南面的大巴山脉平均海拔两千米,东西长度近六百公里。是陕南与川北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其四周拱卫的山峦,在祖国北方寒冷气流的同时,也留住了南方暖湿空气的脚。这一切使得这里呈现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在这片受到大自然特别青睐的区域内,一座城市静卧其间--就是汉中。得利于独特的自然条件,汉中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便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然而,这样一个近乎世外桃源的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并不仅有温暖,秦岭巴山这一北一南两道山脉恰好横亘在汉中盆地尾部,关中平原以及南部四川盆地之间。

山脉在无形中成了汉中盆地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巨大障碍。尽管绵延千里的秦巴山脉植被茂密,古树参天,但生活在这里的古人并不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回到公元前三一七年的那天深夜,面对司马错与张仪的各执一词,三十九岁的秦惠文王最终做出了决策。毕竟对于正处于国力上升期的秦国,扩大地盘、增长人口要远比贸然参与争霸天下重要和实惠的多。但仅仅凭借自然踩踏的原始小路,数十万秦军显然无法翻越崇山峻岭。很快,一条注定被载入史册的计谋悄然出台。

为了适应汉中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栈道这与中国所特有的特殊道路应运而生。这种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通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古人依据不同的山形水势,创造了多种形态的栈道。其中最主要的是平凉密度之栈道。即在临河石崖上凿孔,在水中立柱支撑加上栏杆,铺上木板形成道路,全长约六百公里。秦岭栈道的山体,许多地方是石英石。其中富含的石英晶体是一种硬度仅次于钻石的天然矿产,在没有炸药和机械钻头的古代,我们的祖先究竟是如何凿出了可供通车的穿山隧道的呢?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长安县,叫子口;南口在洋县,叫午口,全长公里。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贬到巴蜀地带做汉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汉中。途中他听张良的主意,烧了走后的栈道,以防止项羽南侵,又可使项羽不疑心刘邦北上。子午道的沿途有东汉发明造纸的蔡伦墓地和西汉出使西域使者张骞的墓地。

褒斜道,南口在汉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县的斜谷,通称褒斜谷全长公里。栈道南端叫小石门,北端叫大石门,两个石门通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当时开凿山石不是用铁器或火药,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车隧道。隧道内壁和石门南褒河两岸崖上,留下汉魏以来历代著名官员和文人不士的提名和留诗,通称“石门石刻”。

金牛道,又叫蜀栈,金牛道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北起陕南勉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关口。此道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

米仓道,北起陕南南郑县,南至四川巴中县,因穿越米仓山而得名。米仓道全长公里,绕山越岭,攀行其间,如腾云驾雾。

党骆道,北从西安周至开始,翻越秦岭,至汉中洋县。

陈仓道,北起宝鸡的陈仓,南到汉中勉县。

连云道,北从宝鸡凤县,南到汉中的褒城。

祁山道,北从甘肃天水,南到汉中。

荔枝道,从汉中西乡县出发,翻巴山,到汉中镇巴县(定远厅),再到四川万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