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勉县 >> 勉县经济 >> 乡亲们甜了心窝窝
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33175

图①:青年学生在镇安县熨斗九年制学校“圆山里孩子科技梦——科技小屋”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刘强摄   图②:延安市安塞区就业扶贫社区工厂内,手工艺人在制作腰鼓农民画。   赵晨摄   图④:勉县温泉元山村新貌。   郭振毅摄

沿黄公路一景。   张辰摄

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强调,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才行。

近年来,陕西全省上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规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

选派名第一书记、个驻村工作队、3.74万名干部,以“力保脱贫村村过硬、户户过硬”要求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今年5月,延安宣告摆脱绝对贫困。从黄土高原到秦巴山区,陕西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贫困发生率从年底的9.02%下降到3.18%。

贫困人口安置工程竣工率98.9%

搬出大山光景好

本报记者龚仕建

隗建方曾想过搬出深山,但“没那个本事只是做梦”。谁承想,去年底梦成了真:一家人住进了镇巴县鲁家坝村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小区。“现在住的像花园,还是搬出来光景好啊。”

从年开始,陕西省设立省、市、县三级移民(脱贫)搬迁机构,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工程全部开工,已竣工27万户,竣工率达98.9%。

搬出来,更要稳得住。白河县引导几位企业家投资1.5亿元,在仓上镇天宝村山上流转土地亩,建起了农业园区,在山下建起社区,集中安置搬迁农民89户人。“山下建社区,山上建园区”和“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的模式,让搬迁群众在守住土地的同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位于镇安县的木田科技镇安有限公司,搬迁群众成为企业的主力员工,其中贫困户占一半以上。“每个月工资多元,安稳着呢。”来自镇安县云盖寺镇黑窑沟村的张邦琴说。

截至目前,陕西省创建社区工厂多个,让余名贫困群众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上班”,探索形成了易地搬迁脱贫的新途径。

延安贫困发生率降至0.66%

整体告别绝对贫困

本报记者王乐文龚仕建

山山峁峁长满了万亩苹果树,沟沟岔岔建起5万多座设施大棚,村村落落养殖了14万多箱中蜂……延安广袤的沟梁间,早已换了模样。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延安带来巨大的变化,但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延安贫困面依然较大,经济欠发达:年底,全市仍有个贫困村、7.62万户、20.5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3.2%。

“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年2月,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为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方略,狠下绣花功夫,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延安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全面推进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搬迁、医疗健康等“八个一批”工程,打响脱贫攻坚战。

名第一书记、个驻村工作队、3.74万名干部,以“村村过硬、户户过硬”的要求,进村入户开展帮扶。

苹果、棚栽、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在黄土高原的山山峁峁间拔节生长,4.68万户、14.45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全覆盖。从年起,延安重点推进苹果分级分选、冷藏冷链、精深加工、品牌包装和营销推介,建成智能选果线56条,冷库贮藏能力突破万吨,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7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63万人实施移民搬迁;建成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8人次,自主创业人……

截至年底,延安贫困人口降至户34人,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9.5万人实现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66%。5月7日,陕西省政府宣布,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

“过去4口人住破窑洞,现在住进了搬迁房,子女在家门口打工。再也不过苦日子,心窝窝都是甜的。”宝塔区万花乡梁家沟村贫困户赵春平的话,道出延安多万老区人民的心声。

宝鸡6万多贫困户嵌入产业链

稳定增收长期受益

本报记者王乐文龚仕建张丹华

只奶山羊绕成一圈,依次跳上直径数十米的转盘式机械化挤奶设备。简单操作后,香醇的羊奶便流入储奶器。到过宝鸡市绿能牧业山羊扶贫基地的参观者,对这一幕印象深刻。

基地占地亩,存栏奶山羊1.4万只,日产羊奶5.2吨。通过入股、托养、务工等多种途径,当地近户贫困户灵活参与到奶山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饲养员张永科是陇县城关镇堡子身村的贫困户,年成为绿能牧业的一名产业工人。“包吃包住,每月工资近元。”

“经过调研,宝鸡制定了市、县、镇、村、户产业发展计划,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世敏说,通过建立带贫益贫机制,贫苦户搭上了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发展快车。

陇县温水镇枣林村贫困户邢虎林就是这种带贫益贫机制的受益者。年,邢虎林与陇县温水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签订“借袋还菇”协议。基地免费提供生产菌棚、水电及技术,出菇后按保底价回收。仅3个月,邢虎林就获得1.6万元收入。尝到甜头,他紧接着又承包了4个大棚,一年多时间就挣了13万元。

“近年来,宝鸡市探索出了‘嵌入式’产业脱贫模式,建立起了稳定增收的产业格局和长效机制。”陕西省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说。

截至目前,通过个龙头企业、个合作社、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带动,宝鸡已有6万多户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实现增收。

安康超七成贫困群众靠“硒”脱贫

特色产业壮起来

本报记者张丹华

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安康岚皋县蒋家关村,林茂山青,风景怡人。今年55岁的村民闫金富,望着地里的魔芋开心地笑了,“人家说我种魔芋有瘾,我还就是有瘾!”

闫金富种魔芋已有10年。从开始的几分地,到如今的80亩,他不仅脱了贫,还带动村里90%的农户种魔芋增收。

安康属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川陕革命老区。“四区”叠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兼顾?

“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经济作为连通‘两山’的桥梁。”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

抓特色,瞄准“硒”字做文章。“我们这里的茶,是高山云雾富硒茶;我们这里的魔芋,是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的富硒魔芋。”提起家乡的特产,闫金富觉得样样都比别家的好。

近年来,富硒产业已成为安康市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极,实现产值多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植养殖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

铜川耀州区转化余后进贫困户

“八星励志”硬了腰杆

本报记者龚仕建

“‘梦中梦’蔬菜纯天然无公害,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味道好更健康。”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教场坪村,“八星户”崔普选家的蔬菜很快售罄。

年,崔普选脱贫摘帽。如今,由他牵头成立的梦中梦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蔬菜60万斤,带动22户贫困户脱贫。

“‘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激发了很多像崔普选这样的贫困户,他们在经济上和精神面貌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铜川市耀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梅介绍。

“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分为3个层级:“热爱集体觉悟高、诚实守信品行好”2颗星目,“精神面貌变化大、摆脱现状愿望强、不等不靠动力足”3颗星目;“勤劳致富步子快、致富点子提得多、示范带动成效佳”3颗星目。

今年初,关庄镇道东村贫困户李战文获得8颗星,成了贫困户的榜样。星在增,劲在长。李战文在年养殖12箱蜂的基础上,今年又一鼓作气养了箱蜂,预计收入15万元以上。乡亲们夸李战文:“说话底气足了,腰杆硬了,人也和气了。”

目前,耀州区评出四星级以上贫困户户,转化后进贫困户余户,涌现出多名励志典型。贫困户致富动力更强,奔小康底气更足,精气神更好。

版式设计:沈亦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