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传华
湖北当阳长坂坡。王友兵摄
元末明初的大文学家罗贯中的巨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日本视《三国演义》为国学,世界上许多国家政界、军界、商界、企业界均推崇《三国演义》为教科书,一股三国热浪及全球。为什么这部产生在多年以前的、反映多年以前的历史小说有如此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力?想必有一种世界各民族都能认同、借鉴或传承的不朽精神贯穿在中华乃至世界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这就是三国文化精神。三国文化精神涵量博大,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湖北当阳市城标——赵子龙单骑救主。朱正明摄
一、英雄创业的奋争精神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争迭起。难世呼唤英雄,英雄呼唤风云。《三国演义》塑造了魏蜀吴数以百计的各类英雄形象,他们都满怀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南征北战,奋争毕生,其舍身入死的创业精神激荡千古。刘关张桃园结义立下生死盟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们奋斗目标明确,扶汉抱负宏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历经艰辛,威显英雄本色。曹操评赞玄德:“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纵是“奸雄”曹操也闪烁着英雄光亮,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成为千古铭训。更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人肺腑。
三国英雄胸怀理想,壮志凌云,生命不息,奋争不止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不朽精神,成为各个朝代立国兴邦、建功立业赖以成功的英雄主义精神。
汉中勉县诸葛古镇。
二、立国兴业的人本精神
刘备从无立锥之地,到借荆州,到进川立蜀创业,与魏、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很重要的成功是他的人本精神,他在败走当阳途中,与随行十万百姓同生死共患难,其格言是“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三国演义》四十一回)。黄巾领袖张角也说:“至难得者,民心也。”(《三国演义》第一回)。
人本精神包括积极进取的人才观。刘备求贤若渴,以诚待人。为请军师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成为千古佳话。曹操特别珍惜人才,他“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笼络大批文武将才,所以曹操能统一北方中原,形成强大的曹魏势力。长坂坡大战中,曹操惊叹赵云这个难得的人才,对部将下令:“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四十一回)。赵云之所以能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斩杀曹营五十多员大将,除了他的智勇之外,与曹操的人才观也有极大关系。
孙权也有进步的人才观,他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志·孙权传)。东吴军师周瑜也说:“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三国演义》二十九回)。
任何一个朝代,得民心则稳,得人才则兴。当代科技信息发达年代,更是如此。
七彩云南景区三国人物群雕。
三、世代相传的忠义精神
曾几何时,“忠义”被视为封建的糟粕。其实“忠义”应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民族,于任何朝代、任何政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它涵盖“忠义仁德智勇”之道德伦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核心就是“忠义”。刘备“仁德明君”,关羽“义薄云天”,张飞“仗义勇为”。他们在血与火的战争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有难同当,生死与共”,表现出一种铜铜铁铁的忠义精神。
“义”往往和“仁”连成一气,称谓“仁义”。“仁义”精神越来越被龙的传人光大。如今驻港澳部队就是名副其实的“仁义之师”。“仁义之师”这个词早在《三国演义》(十五回)中就有表述。“忠义仁德”不仅是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道德标准,也是企业界取信于民、开拓市场的重要信条。当今世界上,特别是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出现三国热,成立“刘备同乡会”、“赵云同乡会”、“刘关张兄弟会”等华侨社团,他们聚在一起,抱成一团,提倡桃园精神,精诚团结。
湖北当阳关公塑像。王奥摄
与忠义精神有关的还有尚武崇智精神。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料事如神,出奇制胜,有无穷的锦囊妙计,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化身。关公则是中华民族武勇的代表,称为“武圣”。人们崇尚孔明、关羽,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大智大勇,更主要的是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三国演义》的核心——忠义精神。
三国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奋斗中凝聚而成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传统心理,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共有的文化宝库。
作者:鲍传华
作者简介:鲍传华,生于年,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湖北省儿童音乐委员会副会长,湖北《三国演义》研究会理事,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国故事”传承人。出版有《长坂坡》《关林匾额楹联游注释》《当阳旅游百问百答》《三国当阳》《三国故事评析》《当阳漳河大鼓》《高峡飞歌》《情歌首》《岁月留言》《当阳恋歌》等专著19部、多万字。与人合作编剧28集电视连续剧《关公》,各类作品获国家、省、市奖励多篇(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