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民不堪命,乃天下大乱之因,乱之源,因黄巾揭竿而起,时已国力虚空的汉廷因无力平乱,只得出榜招募天下英雄参与。
幸得各地州府郡县响应,招得勇武之士纷纷参战。终平黄巾之乱。
奈何朝纲混乱,引得皇室宗亲内斗,诸侯争霸,群雄逐鹿天下。
要说这天下之势,合了又分,分了又合乃规律也。众雄分争日久,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如大浪淘沙,所剩者无几,遂分三国。
至三国鼎立之时,便引出了智者博弈的趣闻,便有了诸葛亮气死周瑜,司马懿耗死诸葛亮之说……
——题记
诸葛亮气死了周瑜吗?
诸葛亮是否气死了周瑜……先不说,是不是真事……因太久远了,传来传去的,肯定是越传越没谱。正史如此,演义如此,野史亦如此……既然如此,也没必要去考究了。
周瑜是一顶一的英雄,从少年起就很优秀。
周瑜,字公瑾,出身庐江周氏大族,乃官宦世家子弟,祖父周景官居汉朝太尉,其父曾任洛阳令。
正史记载周瑜“性度恢郭”其意是说他性情和度量宽大。喻指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
然,《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却把周瑜描写成了一个气量小,心胸狭隘的人。
从《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孔明一气周公瑾,到第五十五回孔明二气周公瑾,再到第五十六回孔明三气周公瑾,直至将周瑜气得箭疮发作,坠于马下止。
——六个章节的详细描述中足以看出罗贯中确实在针对周瑜,抹黑周瑜,抬高诸葛亮……与正史大相径庭。正史中描述的周瑜,却是范成赞誉的那样:“世间豪杰英雄气,江左风流美丈夫。”
诸葛亮在军事才能上,应该是略逊色于周瑜。诸葛亮的标签就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治国理政很厉害,然作为一个军事家诸葛亮还是不成功的。
不过他在文学,书法,天文,地理方面还算精通,有时还搞点发明,也确实是个全才。
各位都明白一个道理,大凡只要是全才的人,肯定不专。故在军事方面孔明先生低周瑜一点点是很正常的事。
据传说:周瑜一步三计,诸葛亮三步才一计。
后世人为附和《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就诠释为:周瑜的一步三计太飘,不稳。
说诸葛亮的三步一计又稳又踏实。各位信吗?信不信也没什么关系……稳也好飘也罢!都是灰飞烟灭的事了。
……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聪明睿智,勇冠三军“文能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英雄,却生生被说成是诸葛亮气死的。
——气人不!《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勤勉,忠义,一心维护汉室的诸葛亮,给了周瑜一个匪夷所思的悲催结局。
像周瑜这样一个睿智的人,即算有点性格缺陷,也不至于被活活气死吧!
就算他心态有点偏执和狭隘,凭他聪明的脑洞必能拎得清得失,应该不会被诸葛亮几句言词激怒啊!
不过,诸葛亮气死周瑜,是真还是假已不重要了,原本演义类小说是“七实三虚”之说。
虽然如此,人们偶尔也会为周公瑾感到一点点不平和惋惜!
诸葛亮北伐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北伐是在魏文帝曹丕死后,其子曹叡继位以后。诸葛亮抓住时机,趁着曹叡初掌政权,缺乏统治经验时开始的。
——于蜀建兴四年(年)开始了出师北伐的准备工作……次年三月,率军进驻汉中,屯兵于沔阳(今陕西勉县)。
建兴六年(年)春月,诸葛亮北伐大军正式开拔,军队开拔前诸葛亮故意放出话风说:北伐大军已从斜谷道出发……便密令赵云,邓芝设下疑兵吸引曹真重兵。
他自己亲率大军攻祁山……就是这一次诸葛亮点错了将,用了纸上谈兵的大神马谡去守街亭。
马谡防守失误,被张鸽率骑兵五万攻破,街亭因此丢失。偏偏同一时刻,赵云也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
——诸葛亮只得率西县千骑兵马返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就这样无功而返。
第二次北伐——急于求成的诸葛亮在同年冬,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之机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不料遭魏将郝昭硬核抵抗,于是便去劝降郝昭,可他拒不投降。本想速战速决,却碰到了刺头儿,加之粮草不继,也就只得退回汉中。
建兴八年(年)秋月,魏军采取以战止战的策略,分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率一旅人马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带一旅走子午谷,曹真一旅走斜谷。不料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却下了一个月大雨,大家都晓得的,这仗肯定没法打了,魏军只得撒退……
司马懿耗死诸葛亮
建兴九年,(年),诸葛亮率部攻祁山时,曹真病倒了,魏军所有兵马尽归司马懿掌握。
司马懿兵权在握,于是统领关中全部人马攻击诸葛亮的北伐大军。
诸葛亮率部退至卤城驻扎,司马懿惧诸葛亮设伏,退后数里掘营自守。
就这样一次次进,一次次退,最后一次北伐,魏蜀两军进入了相峙阶段,诸葛亮开始急躁起来……
多次挑战,司马懿都不理睬,始终坚守不出。在魏蜀两军相峙百日时,诸葛亮想动用激将法激怒司马懿。
于是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服饰,意在讽刺司马懿如妇人一样胆小。
魏军中部将们见到诸葛亮送来的女人服饰,都怒火中烧,气冲斗牛,齐刷刷的所有将领都要求出战。
看到如此情形,司马懿为了稳住众将,只好谎称要请示上峰才能定夺,于是便上表魏明帝。
没料想魏明帝便派卫尉为军师,到前线节制自己。
司马懿只得想着法儿周旋……待到平息众将怒火后,司马懿才松了一口气,然后继续坚守不出,静待时机。
——司马懿在等什么?为什么要与诸葛亮这样耗着呢?难道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确实是害怕。因为诸葛亮智谋在他之上……知道自己玩不过他。‘’不过司马懿却有二项能力,比诸葛亮强多了,一是能忍,忍别人之不能忍。二是会耗,是个善于耗别人时间的大玩家。
司马懿忍着,耗着,却不是白忍白耗。早在诸葛亮送妇人衣服给他时,他就利用了这个机会,询问过诸葛亮派来的使者,问了一些诸葛亮个人饮食起居情况……
——蜀使者见司马懿问的是与军事无关的东西,也就没有戒备,便一五一十地将诸葛亮早起晚睡,连军士责罚这样的小事都亲自过问,以及每餐吃多少米饭都告诉了司马懿。
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在过于操劳的情况下,只食少量米饭时,心理就有数了。
——司马懿暗自窃喜,他很明白,诸葛孔明先生进食少,事务烦,睡眠又不足,知道他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
为什么司马懿这么自信肯定自己的猜测呢?因为他知道人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下和精神压力下,超负荷工作身体是什么状况。不言而喻,他明白……
司马懿是个超级忍者,解决问题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曹操在世时,明知曹操故意试探他,虐他,他却装着没事人一样。忍着,熬着,耗着,装着。
就这法儿,他熬死了曹操,又接着熬死了曹操的儿子。
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跟诸葛亮耗着,他明白只要把诸葛亮耗死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如此,就不需要去冥思苦想思虑打败孔明的策略了。耗死诸葛亮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不须费脑,等待着,耗着就可功成名就,何乐而不为呢?
不久诸葛亮终于病了,过于操劳的他于八月间这段时日里,病情开始了恶化……
——司马懿似乎感应到了这一点,但又不能确定,于是亲自率军试探性袭扰蜀军后方,好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
诸葛亮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开始交代后事:令杨仪,费袆负责统军撤退,令魏延,姜维断后。
不久诸葛亮在军中逝世,临终时部署了撒退事宜,叮嘱姜维秘不发丧,待迷惑司马懿后,再从容撤退。
——姜维谨尊诸葛亮的遗训,秘不发丧,整军从容撤退。同时,司马懿猜测诸葛亮已死,于是率军追击。
姜维推出预先雕刻的诸葛亮人像木偶,折回攻击。当司马懿看到雕像后,以为诸葛亮还活着,认为是装死诱他上当。于是狼狈撤退。
蜀军走远后,司马懿才回过神来,大呼上当!随后便收到了蜀军发出的诸葛亮去世讣告!
司马懿感叹“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若不是把他耗死,又怎能灭得了他?他暗自庆幸着……
结语
司马懿耗死了诸葛亮,足以证明成功是需要方法的……能力却不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时间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有些问题当时无法解决,就放一放,有了时间,就拥有了变数。这个朴素的道理世人应该都懂,只不过很少有人利用。
诸葛亮忠心耿耿,事必躬亲,辛勤地为复兴汉室而北伐,竭尽自己的才智最终也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功未立,命先丧,再有能力又怎么样,时运不济枉费心力。
三国烽烟,虽然已成为久远的历史,惯看历史风云的我们,在茶余饭后闲坐侃大山时,也会时不时的提及《三国演义》中不尽人意之处。聊到动容处,会情不自禁的为罗贯中所特写的一些人物的结局而感到差强人意……
文|文史轻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