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至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ErnstBoerschmann)以东亚地区驻防旅建筑监察员的身份,被德国政府派遣到中国,在此期间他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8月,时年33岁的柏石曼成为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第二次来到中国进行全面考察,他耗时三年,走遍晚清中国的十二个行省,行程万里,拍摄了大量的中国古建筑与景观,此后根据这些照片,他陆续撰写多部相关著作,图游华夏网以其原版照片,按照拍摄地域与时间进行归集解读,与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共同研究。
第10篇行程
柏石曼将其三年的行程在当时的中国地图上逐一标明,从年秋到年,沿着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几乎走遍了中国。
本篇为年4、5月期间,柏石曼离开西安,经过凤翔府、留坝和沔县(今汉中勉县)拍摄与搜集的照片,上图为年的陕西省地图局部。
一、凤翔府境内
1、柏石曼来到凤翔府后,前往东湖拍摄了这张风光,东湖又称饮凤池,相传周文王时期,这里有凤停歇饮水,北宋时的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年,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他到任之后,引城西北的凤凰泉水,扩大水面,并修建亭阁桥廊,因位于凤翔东门外,而称东湖,他曾留下咏东湖的诗句: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聊为湖上饮,一纵醉后谈。
二、汉中留坝境内的张良庙
2、位于留坝的庙台子,建有汉张留侯祠,祭祀着汉初大臣张良,张良为刘邦建立汉朝,献计献策立下卓越功勋,他在汉朝立国之时便激流勇退,前往秦岭的紫柏山潜心修道,到西汉末期,张良第十代孙张鲁成为汉中王,张鲁便在张良隐居处修建祠庙,明清时期,在庙台子对张良庙进行大规模修建保持至今。
3、柏石曼在汉中期间,对位于深山之中的张良庙兴趣浓厚,专程而来,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
4、柏石曼站在高处,拍下了庙台子附近的地形照片,群山环绕,下方为一处盆地,是一个藏风聚气之所。
5、从高处拍摄的张良庙,整体建筑在山坳间。
6、柏石曼来到张良庙内,站在一处殿台旁,院中满是花木盆景。
7、张良庙内一景,右侧厢房的门匾悬挂着“仰止”的内容,远处的小亭为“拜石亭”,相传张良曾经遇到一位老人点拨,传授兵法,并告知张良多年后在某处可寻找到黄石再相逢,这就是张良拜石的由来。
8、张良庙内一处沿着山势而建的石台阶,两侧都是古色古香的石栏杆。
9、张良庙内的庭院,柏石曼往后方拍摄,正是第7图中的厢房和“拜石亭”。
10、柏石曼拍摄的这张照片可能是张良庙的山门,古朴的门楼很是厚重,门上镶嵌着“汉张留侯祠”五个大字,下方则是时人张贴的“极真洞天”四字,右侧还悬挂着“庙台子初级小学堂”的木牌,想必此刻的张良庙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课室。
11、张良庙内的一处门楼,廊柱上雕刻着花的造型。
12、张良庙的主院,中间建有一座亭台,名为灵官殿,此殿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公元年,祭祀着道教中的山门之神王灵官。
13、张良庙的主院,灵官殿的对面建筑。
14、张良庙内的一处殿宇,可能是二山门,右侧站着一位道人。
15、前图的屋顶,柏石曼拍摄了这张屋顶中间的放大照片,是用琉璃烧制的神兽图案。
16、张良庙内的一处大殿,正中的门匾刻有:“相国神仙”四字,将张良辅佐刘邦,之后修行参道的人生概括得非常精准。
17、张良庙内供奉的张良塑像,可惜在动乱年间被毁。
18、张良庙内的庭院一角。
19、柏石曼拍摄的此片,砖砌的栏台上,堆满了盆景,前方的殿宇屋檐与屋脊掩映其间。
20、柏石曼拍摄时,整个庭院几乎都被阳光照耀,一位道人坐在凳子上,直勾勾地看着柏石曼。
21、张良庙内的一处亭阁。
22、柏石曼进入前图的亭内,拍摄了这张照片,中间的龙形大字,不知为何字,两侧的对联,能辨清的内容分别是:流传千载赤松一拳黄石,烟雨四面云山。
22、张良庙内的碑刻。
24、张良庙的后院风光,右中的亭子是拜石亭,后山树林间依稀可见两座亭子。
25、柏石曼拍摄的张良庙内一处殿宇的屋顶,这张高清的照片,完整展现了明清建筑的精致细节。
柏石曼在拍摄完庙台子张良庙之后,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评价极高,他认为这座寺庙的整体建筑都经过详细规划,小山顶上的古亭屋檐曲线优美和谐,院落错落有致,各种细节巧妙糅合,他发出感慨:张良庙是一座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入的建筑。
三、汉中勉县境内
26、离开张良庙之后,柏石曼来到了沔县,即今日的汉中勉县,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马超驻守阳平关(沔县老城),四十七岁时病逝并安葬于此,后人遂修建了马超庙历代予以祭祀,照片中是马超庙内的马超神像。
27、柏石曼在沔县境内拍摄的一处砖塔,造型不似佛塔,他在此图注释为tschenkianglou,期待当地的读者朋友们判别告知。
28、沔县的这处小塔,根据柏石曼对图片的注释,可能是一座小型的奎星塔。
下一期《进入四川境内》,敬请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756.html